
图片来源:《只有峨眉山》官微
8 月 6 日,国内西南地区首家旅游上市公司峨眉山 A(000888.SZ)发布中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 209.52 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4.59 万人次,同比下降 6.5%,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7 亿元,相比上一年减少了 5115.64 万元,同比下降 10.07%;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下降 8.48%。
具体来看,峨眉山 A 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游山门票、客运索道、宾馆酒店服务三大业务。2025 年上半年,这三大核心业务分别实现收入约 1.22 亿元、1.85 亿元、0.83 亿元,占总营收的 26.78%、40.48%、18.10%。相比于 2024 年同期,三大业务分别下滑 9.53%、7.51%、12.13%。
相比于上述三大核心业务,曾被峨眉山 A 寄予厚望的新经济增长点——演出项目《只有峨眉山》更值得关注。
半年报显示,主营《只有峨眉山》旅游演艺业务的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云上旅投 ")实现营收 846.58 万元,净利润为 -1613.83 万元。
同时,半年报还披露,《只有峨眉山》项目于今年 6 月 15 日暂停演出。时代周报记者查询《只有峨眉山》公众号获悉,目前该演出当前没有门票。此外,各大购票平台也均显示,《只有峨眉山》项目已暂停运营,具体营业时间待景区显示,此前该项目门市价 298 元起。
就《只有峨眉山》停演以及云上旅投亏损的具体原因,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峨眉山 A,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目前暂不接受电话采访。此后,记者向峨眉山 A 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投资超 8 亿的演出项目连亏,现已停摆
《只有峨眉山》停演的背后,资金压力或许是主要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只有峨眉山》是艺术家王潮歌策划、创作、执导的 " 只有 " 系列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南方首个行进体验式情景剧,以云海为创意元素,打造了 " 云之上 "" 云之中 "" 云之下 " 三个演出剧场,助力丰富峨眉旅游的文化内涵,是建设 " 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 的文旅融合之作。剧场项目占地面积约 7.8 万平方米(117 亩),总建面 3.05 万平方米。
近年来,《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先后获得 "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 川渝网友喜爱十大网红打卡地 ""2022 年亚洲照明设计奖非凡之光 "" 最佳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 等荣誉,已成为四川省文旅融合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片来源:《只有峨眉山》官微
根据官方介绍,《只有峨眉山》演艺项目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峨川路 99 号,总投资额 8.19 亿元,由峨眉山 A 联手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 ( 集团 ) 有限公司、四川旅投航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打造。其中,峨眉山 A 持有该演艺项目公司云上旅投的 40% 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2020 年 9 月,为建设《只有峨眉山》演艺剧场向工商银行峨眉山支行贷款 5.6 亿元,到期日为 2036 年 12 月 5 日。峨眉山 A 及其他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对这笔贷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据财报最新披露,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云上旅投实际提款 5.36 亿元,已偿还 4321.26 万元,目前仍背负有贷款 4.93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云上旅投因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云上旅投各股东已按照《担保合同》对到期借款本金及利息 472.83 万元约定履行连带担保责任。其中,峨眉山 A 已按照 40% 担保比例代云上旅投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 189.13 万元。
此外,峨眉山 A 还按照 40% 的出资比例以自有资金向云上旅投提供不超过两年的财务资助 375.45 万元用于支付欠付的员工薪酬、后续安置费用以及安置期间的员工薪酬等,待云上旅投资产处置变现后进行清偿,云上旅投其他股东也已承诺按出资比例提供资金。
除了担保贷款埋下的财务风险,《只有峨眉山》还对峨眉山 A 的业绩形成了拖累。
据悉,该演艺项目 2019 年 9 月底正式对外演出运营,距今已有近 6 年时间,项目的盈利情况却始终不及预期,连年亏损。

图片来源:峨眉山 A2025 年中期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 2024 年,云上旅投的净利润分别为 -6057.84 万元、-7461.77 万元、-9538.58 万元、-2.28 亿元、-1.2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云上旅投依然未能走出亏损泥潭,实现净利润 -1613.83 万元。
鉴于峨眉山 A 于 2020 年将云上旅投并表,财报中并未披露该公司 2019 年业绩。不过,天眼查数据显示,云上旅投 2019 年亦为亏损,实现净利润 -1995.91 万元。计算可知,云上旅投六年时间累计亏损超 6 亿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2024 年,峨眉山 A 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超过 7420 万元,主要来自云上旅投连续经营亏损导致的资产减值。此前 2023 年,峨眉山 A 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亦高达 1.56 亿元,亦是出于上述原因。
《只有峨眉山》缘何赚不了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只有峨眉山》过去六年间从未实现盈利,并不代表着景区演出这一业态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8 月 7 日晚间,丽江股份(002033.SZ)也披露了 2025 年半年报,其旗下负责《印象丽江》的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实现营收 6428.76 万元,净利润 2435.79 万元;三湘印象(000863.SZ)旗下运营《印象大红袍》的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则实现营收 1.41 亿元,净利润 4522.65 万元。
相较于上述项目,财经作家、新闻时评人高承远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只有峨眉山》存在项目定位与客源结构错位与内容迭代慢等问题。
他认为,峨眉山本是朝山礼佛型目的地,过夜客占比低、消费链短,而《只有峨眉山》做的是夜游长剧,需要高客单+二次留宿,市场基底先天不足。峨眉夜间流量尚处培育期,项目却重资产先行,导致成本高企。此外,三湘印象旗下几大演出项目每年调改剧本、轮换明星卡司,维持话题热度,而《只有峨眉山》六年几乎没有升级,导致口碑衰减。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则表示, 相比其他景区演出,《只有峨眉山》缺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难以形成独特卖点,且演出形式可能较为单一。相比之下,《印象丽江》等成功项目更注重沉浸式体验,且与当地文化结合紧密,形成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还指出,《只有峨眉山》的剧目 IP 影响力与营销网络与其他项目存在差距。" 印象 "" 又见 " 系列已在全国形成品牌矩阵,既缺少明星导演持续站台,也未形成跨省复制效应,品牌声量远逊于前者。 同时,该项目的二次消费收入薄弱。以《又见平遥》为例,该项目园区早已通过餐饮、文创、酒店等二次消费实现高盈利。相比之下,《只有峨眉山》的二次消费体系起步晚、规模小,仍主要靠门票。
" 重资产、高成本、低转化叠加需求端变化,使《只有峨眉山》陷入‘收入天花板低—成本地板高’的死结;与已成功盈利的同类项目相比,它在区位客源、产品体验、IP 营销及衍生消费上均存在明显短板,短期内难以靠单一票价手段扭转亏损。" 柏文喜称。
事实上,面对《只有峨眉山》这一业绩 " 黑洞 ",项目团队也曾对改善云上旅投的业绩做出努力。
峨眉山 A 在 2024 年报披露,云上旅投不但围绕 " 峨眉第一站 " 及 " 四川必看的沉浸式演艺 ",加强剧目在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提升剧目知名度,还对 " 云之下 " 剧场进行文化氛围提升改造和业态布局,,计划引入露营、电竞娱乐、非遗、夜游集市等游乐项目。此外,公司还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打造以餐饮为主,极具峨眉山特色的美食小镇,增加公司收益。
如今,上述改善措施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随着 " 只有峨眉山 " 项目停演后,云上旅投失去无收入来源,经营业绩或将进一步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