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技术攻坚迎接350万销量大考 上汽集团打响新能源车突围战

adminddos 2025-08-08 07:37:53 4
技术攻坚迎接350万销量大考 上汽集团打响新能源车突围战摘要: ...

  近期,动作频频。随着全新MG4打出“电池自燃就赔车”的承诺,智己汽车发布1500公里续航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以及半固态电池的实车搭载计划临近,上汽集团正以技术组合拳的姿态,全面打响新能源车产品的突围战。

  2025年对上汽集团而言是一个关键考核节点。根据集团披露的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新能源车销量目标锁定350万辆,较2022年需实现2.5倍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必须维持日均近万辆的交付强度。

  从最新经营数据看,集团呈现出复苏动能与目标压力并存的态势。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一方面,上汽集团增长引擎轰鸣。2025年上半年整车销量为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7月新能源车销量达11.73万辆,同比增长64.91%;另一方面,销量目标差距不容小觑。当前月均11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距29万辆的月达标线仍有巨大缺口。若维持现有增速,全年新能源车销量目标达成率将不足50%。

  ● 龚梦泽 熊永红

  新“三驾马车”表现符合预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汽集团就着力推动自身全面改革:一方面,对零售关键环节降低运营成本,以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深化改革,聚焦主业,凝聚优势资源重点突围解困。

  在自主品牌方面,上汽集团在过去一年整合了荣威、飞凡、MG等品牌,成立“大乘用车板块”,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内部资源分散问题。同时,内部通过竞聘上岗机制,梳理组织结构。而在合资品牌方面,通过“一口价”策略和库存管理改革,以期实现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渠道健康度的改善。

  “自主+新能源+海外市场”,成为集团上半年业务版图重构、业绩增长的主要推手。进入2025年以来,上汽集团持续通过结构性调整打造新的增长矩阵。在自主品牌领域,上汽集团前7个月累计销量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23.3%,占总销量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至63.5%,持续发挥集团核心支柱作用。其中,乘用车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幅达152.9%。

  能源车板块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单元,前7个月累计销量突破76.4万辆,同比增长43.5%。具体来看,细分市场呈现多极发展态势:上汽乘用车能源车板块单月销量达1.5万辆,较上年同期翻倍;主力品牌上汽通用五菱贡献7.2万辆新能源车销量;智己汽车7月终端交付7027辆,在竞争呈白热化的纯电市场里,主力车型依然难以突破增长瓶颈。

  海外市场在一些压力下维持韧性,上汽集团前7个月在海外市场累计销售57.6万辆,同比增长1.1%,贡献集团24.1%的销量份额。目前销售网络覆盖170余个国家及地区,累计海外销量突破600万辆关口。

  根据《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战略路径,集团计划于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与智能电动车销量占比双超60%。当前,自主品牌占比63.5%,已达标;新能源车占比32.0%,距目标相差28个百分点,需加速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产品大年叠加技术大年

  2025年,国内车市竞争愈发激烈。面对全年35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量目标,上汽集团的技术储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进入产品与技术的密集投放期:旗下MG品牌推出CyberGTS赛道轿跑和插混版MG3,以及首款搭载OPPO智行手车互联功能的量产车MG4;智己汽车相继上市增程版LS9旗舰SUV及改款L6纯电轿车,以差异化技术矩阵抢滩中高端市场。

  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表示,MG品牌已经攻破特斯拉热管理专利,同时半固态电池实现批量装车。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MG处获悉,尽管面对一些政策性困难,今年上半年,MG4依然直接推动MG品牌在欧洲销售超15万辆,大幅超越特斯拉同期表现。陈萃介绍,未来两年,MG品牌将陆续推出13款新能源车产品,重点发力国内市场。其中,MG4肩负起打头阵的重任。“一体式热管理系统”“半固态电池批量装车”“搭载上汽和OPPO合作开发的手车互联系统”,将成为全新MG4的三大杀手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为数不多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半固态安芯版”从根本上解决自燃隐患和“电车不入东三省”的低温焦虑。同时,借助半固态电解质等底层材料的技术突破,电池包在极为严苛的10针三向穿刺实验中依然不冒烟、不起火,从根源上杜绝自燃。

  超级增程的技术革新成为另一突破口。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日前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以“66千瓦时电池+百公里5.32升亏电油耗+1500公里续航”的组合拳,试图重构增程车价值标准。

  据记者了解,近两年增程技术发展迅速,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对于增程技术的发展前景,智己汽车首席营销官李微萌表示:“技术本身是手段,用户体验是目的。”在她看来,过去部分增程产品存在体验短板,导致个别车企和用户对技术路线产生质疑。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凭借超高效率、纯电驾感以及超大电池,将增程体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市场的裁判和用户的选择,才是衡量技术价值的唯一标准。李微萌表示,智己会拥抱技术多样性,坚持用最适合的最新技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当一项技术能真正满足用户对“高端、便捷、无焦虑”的需求时,自然会被体验所消解。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传统大型汽车集团均在寻求销量破局,而关键就在于打通技术复用与全球协同的闭环。聚焦上汽,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可将智己的ERNC降噪、MG的铝稀土合金等尖端技术快速反哺中端品牌,以研发杠杆摊薄创新成本。同时,依托MG海外300万辆出口基本盘,用全球化销量为固态电池、智能底盘等高投入技术提供战略缓冲。

  眼下,随着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倒计时、超级增程首秀甫定,上汽集团的突围战已进入读秒阶段。当行业从卷价格转向卷全生命周期运营,这家老牌车企巨头能否用技术破茧重塑游戏规则,不久之后的市场答卷会给出裁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