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就业城市。但在这个名校密集的北方区域,年轻人想要得到一个机会,也没有那么容易。相较之下,天津作为名副其实的 " 北方第二城 ",是北方年轻人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吴桐的家在天津市南开区,位于楼房顶层,论硬装,不过是一套普通的小两居。内饰软装却花尽了心思:精美的木质置物柜、披着绿色织物的扶手沙发,还有被精心照料过、生长得极为旺盛的盆栽兰花。
直到 2024 年夏天,一家四口搬来天津整整一年后,这间客厅才被彻底布置成如今的样子。吴桐对这个家有了确凿的安定感," 所有家当都在这儿,和北京彻底没啥关系了 "。
2023 年夏天,吴桐结束十余年的北漂生活,在天津定居。作出与她类似选择的北漂数不胜数——大女儿在天津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类似的家庭处境,下岸北漂后,选择在天津上岸。

一些北漂选择结束北漂生活,在天津定居 /《蛮好的人生》剧照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3 年末,北京常住外来人口 824 万人,占常住人口 37.7%。而北京积分落户制度自 2018 年施行以来,每年十余万人满足资格提交申请,最终积分靠前、成功落户的只有 6000 余人。
在大城市漂泊,年轻尚能如此,一旦人生走入 " 结婚生子 " 的进度条,北漂们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便浮出水面:北京留不下,那么该去哪里?在哪扎根?
一些人干脆结束北漂,回到家乡,另外一些人选择南下,在定居成本更低的新一线城市重新开始。还有更多的北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动车车程半小时的另一座直辖市:天津。他们在这座与北京如此邻近、气质却截然不同的城市,拥抱一段崭新的生活。
王梦迪在北京读了六年书,四年本科,两年研究生,都在同一所学校。过去生活在象牙塔中,衣食住行都在校园内解决。真正是从大学毕业的这一年开始,她才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毕业后租房,王梦迪受到了来自生活的极大震撼。她还记得第一次和租房中介去看房的情景:那是一个北三环毗邻安贞桥的小区,地段接近市中心,但房屋状况极差,即使是白天,如果不开灯,屋子也一片漆黑,楼龄太老,邻居家的蟑螂时常会顺着管道爬过来。
这么一间房子,租金竟高达 7500 元。王梦迪想,即使是在自己的山东老家,这种房子 " 应该也很少有人住了 "。
北漂生活的种种侧面都令她难以忍受。周围租客流动性较高,楼道常年张贴着 " 禁止大小便 " 的告示,到了夏天,一走进楼道就能闻到若隐若现的尿味。再比如漫长而拥挤的地铁通勤,尽管她已经习惯了单程 50 分钟的通勤时间,却依然适应不了在海淀金融街站的拥挤,有时候,王梦迪感觉自己的手贴着别人的屁股,但因为动弹不得而毫无办法。
如此工作了一年有余,从 2025 年春天开始,王梦迪每次深夜下班回家,都会坚定一次决心:离开北京,彻底换一种生活。

北漂生活让人难以适应 /《北上》剧照
王梦迪对南风窗说,对周围同学毕业后的城市去向,她有一个自己的观察:极少数特别 " 卷 "、特别有欲望闯出一番事业的同学,他们无论家乡在哪都会留在北京;除此以外的其他大部分同学,如果家乡在江浙沪、珠三角或川渝地区,九成以上会选择回家乡发展,而像自己这样来自 " 山河四省 " 或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同学,大部分会留在北京。
有时候,留在北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王梦迪认真思考过是否要回山东,比如去相对发达的青岛。好几个夜晚,她认真调研过山东的就业形势,最终发现,即使是青岛,民营企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也与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依然是公务员、事业编、医生和老师," 四足鼎立 "。
小宇是内蒙古赤峰人,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的新媒体行业工作。对她来说,北漂几年,家乡渐渐变成了回不去的远方。在北方小县城,称得上体面的工作,只有公务员和教师这两条出路,而无论选择哪一条,都少不了对人情世故的经营,或者说 " 钻营 "。
每次回家过年,听亲戚高谈阔论如何与领导搞好关系,她都觉得他们的生活,和自己在北京所适应的分属于两个世界。
" 其实能留在小县城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 小宇忽然感慨," 要么自己情商高、很会搞关系,要么家里有人脉资源、有家底。如果什么都没有,还不如来北京打工。"

北漂生活和小城生活相差较大 /《故乡,别来无恙》剧照
小宇认识一个同是内蒙古赤峰人的男性友人,他原本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工作,在妻子怀孕后,和妻子双双辞职返回家乡。离开北京时,朋友欢天喜地,以为自己脱离苦海,可以回家 " 找一份悠闲的工作,住漂亮的大房子 "。而三年过去,最近小宇又听到朋友的消息,对方正计划重新来北京找份工作,因为 " 实在适应不了老家的人情世故 "。
家乡的生存法则与他们不匹配,可是要在北京扎根,又难于登天。孩子出生后,小宇和丈夫一起研究了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估算在北京购房的贷款压力,探讨了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危机。几个月后,他们得出结论,如果要留在北京,就必须做好 " 后半辈子被套牢 " 的准备。
正巧,北京的房子租约到期,他们决心放下对北京的执念,搬家去天津。
北京积分落户政策主要依据 9 项积分指标: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职住区域、创新创业、纳税、年龄、荣誉表彰和守法记录。吴桐所有认识的北漂朋友中,只有两三人拿到了积分落户名额。他们个个都是高精尖人才,要么是企业高管,要么是高级技术人才,除此之外,还拥有一些旁人没有的好运气。吴桐的丈夫年轻时中途创业、社保断缴了两年,因此失去了积分落户的优势。
就在他们因积分落户烦忧的时候,2018 年 5 月 16 日,天津市宣布 " 海河英才 " 行动计划。天津 " 海河英才 " 计划将人才分为学历型、资格型、技能型、创业型和急需型五类,其中,全日制高校毕业的学历型人才,只要满足本科不超过 40 周岁、硕士不超过 45 周岁的年龄限制,即可直接落户。
这一计划颁布是在一个中午,却如一声惊雷,在北漂群体中引发轰动。政策发布半天之内,就有 30 余万人登录和下载 " 天津公安 "APP 办理落户申请,挤爆了服务器的响应能力。

天津 " 海河英才 " 计划将人才分为学历型、资格型、技能型、创业型和急需型五类,图为 " 海河英才 " 部分截图 / 图源:天津市人才办
小宇就是通过 " 海河英才 " 行动计划落户天津的一员。她和丈夫在天津市郊的北辰区买了一套三居室,交房、装修以后,2025 年 4 月,小宇带着妈妈和一岁半的儿子,搬进了这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住进自己的房子,小宇心中踏实了许多。此前在北京,平日在小区遛娃,小宇总觉得和别人融入不了。业主和业主是一个圈子,租客和租客是一个圈子,大家天然就区分开来。直到来了天津,在小区碰见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她发现 "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天然就是朋友 "。只搬来 3 个月,小区都有哪些同龄小孩、性格如何、父母都是什么职业,小宇和妈妈已经一清二楚。" 这在北京是不可能的。" 她说。
在北京,知道自己无法留下,生活始终悬而不决。而在天津,有了自己的户口、房子和车子,生存困惑已经基本解决,她突然觉得 " 人生奋斗的目标突然明确了 ":" 未来要做的,就是在天津扎根,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抚养小孩、照顾老人。"
吴桐同样在搬来天津以后,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定。她和丈夫在北京天通苑也买了一套房子,一层,还有个 100 多平米的小花园。平日打理花园的时候,吴桐总是忍不住心想,反正过段时间也要离开,为什么还要尽心尽力去布置?她和家人的生活看似万事俱备、井井有条,但 " 离开北京 " 像一把始终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落下。

" 离开北京 " 像一把始终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凡人歌》剧照
2023 年 8 月,他们清空了北京的房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津。吴桐记得,9 月份,一家人去滨海区看航母烟花秀,烟花绽放在夜空中,绚烂几秒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烟花秀结束,观众陆续散场,她站在原地,想起过去一个多月自己的忙碌、无措和漂泊不定,想到与北京朋友的被迫告别,孩子对搬家的不适与抗拒,悲伤忽然涌上心头,她嚎啕大哭起来。
" 生活跌到了谷底。" 吴桐如此形容两年前的自己。
半年以后,生活渐渐从谷底爬了上来。对新的生活熟悉以后,吴桐感受到了比以往更盛的幸福。她和对门邻居熟络起来,时常来往、互相帮忙,和孩子同学的父母一起去河边烧烤,交到了新的 " 妈妈友 "。
她之前在北京开了一家金工工作室,手工制作戒指、项链等艺术饰品,教客人 DIY。搬来天津以后,吴桐暂时把工作室开在家中,收了两个学徒,定期教授金工。她还报名参加了天津的当地市集,认识了另一位同样生活在天津、热爱手作饰品的朋友,两人商量好一起创作,之后再去市集出售。
在天津的这两年,吴桐觉得比在北京时更幸福。她知道,未来自己不必再离开。
王硕是天津人,大学毕业后北漂一年有余。回头去看那段经历,他觉得,北京适合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有足够宽广的舞台,天高任鸟飞,而天津适合 "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的人 ",它的包容与松弛,让人可以 " 安居一方 "。
毕业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 " 五年计划 ",先在北京工作五年,积累经验和资本,再申请调回天津分公司,或搬回天津过 " 双城 " 生活。
不料,在北京长期高强度的熬夜加班,让他的人生规划被迫提前转向。工作最忙的时候,通宵甚至都是常态,电脑随时放在手边,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界限模糊得无法分辨。有段时间,王硕开始频繁流鼻血,去医院检查,幸无大碍,但自此以后,对健康状况的担忧便促使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最终击中他的,是下班后目睹的一个瞬间。有一天,王硕 " 破天荒地 " 早早下班,他清楚记得时间还不到 17 点,他下了地铁,看见学校门口,一个年轻的爸爸拉着孩子的手,余晖洒在父子俩身上。
那一刻,王硕发现自己心底涌起了对平静生活的强烈渴望。北京的繁华与机遇固然诱人,可是相比之下,简单和安宁的生活,或许才是他真正的向往。很快,他就回到天津,进入一家国企工作," 回归了一蔬一饭 "。

北漂生活让人涌起对平静生活的强烈渴望 /《北上》剧照
天津的确包容得下一种安宁松弛的生活。吴桐发现,北京对露天烧烤有明确的禁止规定,然而在天津,特别是河边,随处可见人们在烧烤露营。
天津与其他城市更明显的区别,便是街头随处可见的早餐车。一致的样式、颜色、编号、标识,显然是政府统一配置管理,车身甚至还张贴着食品安全的宣传标语。而在这些车内经营的,是一个个普通的天津人。早上 5 点开始,一直到 10 点,这些散布于居民区道路两旁的摊位,源源不断地制作煎饼果子、鸡蛋灌饼、肉夹馍和里脊烧饼,供早起出行的人随手购买享用。
城市管理规范和地方文化一同塑造了天津特殊的城市气质——自在、松弛,就如被老天津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老话:"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不过,安宁与松弛的另一面,是天津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的迟滞。小宇搬来天津后,希望找一份全职工作,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意识到天津的工作待遇与北京天差地别:企业大都大小周休息或者单休,五险一金缴纳得不完善,薪资普遍只有三四千左右,加上绩效后到手六七千,已算十分不错的待遇。
小宇有些心理落差。" 这是我刚毕业那会儿在北京的工资,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我还要做这种薪资待遇的工作吗?"

《北上》剧照
与此同时,天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在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私企与体制内工作的待遇落差,让这座直辖市落入了北方城市的通病:如果要拥有一份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还是得进体制。
根源在于,民营经济的乏力一直是天津的发展短板。截至 2024 年末,天津市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仅为 37.9%,而同为直辖市的重庆,这一比重是 61.6%,风头正盛的杭州则是 61.5%。
天津适合年轻人定居吗?回答这个问题时,小宇有些犹疑。如果不选择体制内工作、而是在企业就职,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天津的机会偏少," 不如去北漂 "。可是对于无法留在北京,又不愿回到家乡,同时由于气候和文化适应问题无法去南方发展的北方年轻人来说,天津或许是最理想的选择。
无论如何,在北方地区的城市发展整体状况下,年轻人的选择并不算多。天津依然是名副其实的 " 北方第二城 "。况且毗邻北京," 你会觉得没有离原来的生活太远 ",小宇说。
小宇还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唯一确定的是,她不想继续在大城市漂泊了。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她计划在天津扎根,长久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