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射手座财运:在线测算感情姻缘www.jixiangqiming.vip:-观察|给机器人“穿衣穿鞋”,是真需求还是营销秀?

adminddos 4 0

“机器人+穿戴”到底是概念炒作还是真风口?

8月18日,体育用品品牌361度(1361.HK)宣布,集团于17日与机器人公司斯坦德(Standard Robots)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专注于AI智能领域的公司,并建立“未来运动探索实验室”,研发机器人适用的服装、鞋类、配饰等装备(机器人穿戴),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材料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传统鞋服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作为此次合作的另一方斯坦德,是国内专注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在上周末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中刚刚获得银牌。此外,斯坦德的汽车全场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小米汽车、比亚迪、蔚来等多家汽车龙头企业。

在近期举行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记者观察到,机器人在开幕式上已经穿上了衣服,多款机器人在比赛中也穿上了跑鞋。无独有偶,特步国际(1368.HK)在8月18日披露的中报中提到,今年6月第13届凡尔赛皇家跑期间,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穿着特步高性能跑步鞋服首次公开亮相,完成了人形机器人穿着中国跑鞋的国际首跑。

对于这些新兴现象,多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人士8月18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机器人赛事的兴起,“机器人服装”市场确实存在可观潜力。

不止361度,另一家体育用品巨头李宁(2331.HK)也已入局这一跨界领域,计划借力“机器人东风”。7月,李宁宣布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度融合运动科学与前沿机器人技术,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专业装备测试及智能消费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体育运动品牌在机器人前端零售场景应用上有着相似的布局。361度集团表示,斯坦德智能机器人将逐步引入到361度全球零售门店,通过智能化的零售与展示,为消费者带来新颖的购物体验。李宁方面指出,双方还将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在终端门店的应用,打造“李宁人形机器人专家导购”。

不过,合作背后的动机与价值仍需理性审视。一位具身智能行业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消费、服装品牌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部分动机可能在于营销效应,能带来显著的流量价值,“类似于明星代言”。但合作的核心前提是机器人本身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机器人穿戴能否为赞助市场或营销市场开辟新道路,多位消费及具身智能业内人士均表示需拭目以待,其价值有待市场验证。

不同场景下的机器人对“穿衣”的需求存在差异。一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工业制造机器人目前无需着装,但未来面向商用、家用场景的,或仿真机器人,对‘穿衣’的需求会更为现实。”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服饰走秀节目《天工霓裳》。

361度集团还指出,本次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集团的国际市场资源,助力斯坦德在全球销售具身智能机器人,特别是在商用场景下所使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从而加速国际业务扩展。

利用消费品牌的渠道为机器人企业“带货”是否可行?在销售渠道的协同上,行业内有不同看法。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宇树科技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宇树过去每年的业绩,基本平均50%都来自出海,“全球市场目前对于每家企业还是非常重要的”。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四足机器人)的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69.75%份额。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2024年交付量突破了1500台。

但由于不同客户对于机器人的具体需求、使用场景都存在差异,目前机器人还未能像新能源车、智能手机那样大规模量产。当前的销售仍主要以消费者、采购方直接从机器人公司处购买的方式,便于机器人公司来进行后续的维护与更新。

因此,也有具身智能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让消费企业“带货”必要性并不高。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除了消费级机器狗,都以直接联系销售购买为主。

不过,从机器人企业角度来看,“适当穿戴”也有自己的理由。

早在2024年10月,具身智能领域领军企业星动纪元在重走丝绸之路的挑战过程中,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就曾穿上了跑鞋。星动纪元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机器人穿上跑鞋确实能起到避震的作用,并在戈壁、长城等复杂环境测试中得到应用。这也验证了特定装备对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曾对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作为全新载体,机器人硬件在创新型复合材料(包括部分新能源汽车已应用的材料)方面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机器人企业仍在自行探索新材料。

传统制造业已经在为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提供了一些路径参考。尽管短期市场空间有待验证,但机器人作为新兴载体,其硬件装备、材料创新已成为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融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