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北京报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多年来金融行业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做了诸多探索,从“产融结合”“供应链金融”到“场景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断拓宽服务路径。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与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在多年来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产业数字金融应运而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由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与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经一年多时间、在全国多地实地调研基础上完成并发布的关于产业数字金融的课题报告,深度分析了产业数字金融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以实现“让中小企业自由的选择金融服务”的愿景。
金融服务从供应链到产业链
2022年,在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提高金融服务自身数字化。所谓产业数字金融,是建立在数字信用基础上,其核心在于依托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形成数字担保,为链上企业提供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指出,产业数字金融是在多年来探索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产融结合、供应链金融、场景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创新基础上逐步升级演进的新业态、新模式。
他表示,供应链金融是产业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金融是升级版。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相比,产业数字金融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首先,在信用基础方面,突破了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局限,建立起基于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数字信用体系;其次,在服务范围上,从单一企业评估转向产业链整体风险评估,并延伸至财务管理等非金融领域;最后,在银企关系上,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产融深度协同,形成数据驱动、风险可控的业务模式,推动产融协同发展。
肖钢强调,近年来产业数字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核心是数据,关键是技术,创新是途径,生态是土壤。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他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要坚持把保障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作为产业数字金融的宗旨;三是应发挥金融机构在产业数字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四是要规范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发展;五是要确保产业数字金融安全、风险可控。
这一发展方向也获得企业界的积极响应。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就表示,行业亟需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格局,打破传统封闭模式,为中小企业创造更自主的金融服务选择空间,共同推动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金融服务提出新需求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首要前提。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原一级巡视员王海林就指出,当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受数字化技术门槛较高、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数字化转型面临认识不足“不想转”、担心增加成本“不愿转”、缺乏技术支撑“不会转”、见效周期较长“不敢转”等问题。
他表示,随着产业数字金融兴起,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对金融服务有了新需求:
其一,融资需求多样。处于不同阶段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金融需求与产品需求存在差异。为破解融资难题,一方面要扩大融资供给,满足其数字化转型的中长期需求;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数字化融资模式,借助技术评估企业信用,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其二,完善融资工具。产业和金融部门应从产业链需求出发,以产业链的真实交易为背景,共同构筑数字化“产业+金融”场景下的新型融资服务模式,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协同发展,跨境融资不断拓展。
其三,优化结算需求。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企业日常交易的重要方式,不仅提高了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依据自身需求引入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和手段,这对聚合交易、聚合支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四,升级征信需求。产业数字金融通过构建基于数据的产业信用体系,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估与融资支持,打破了传统金融的束缚,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融资。这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跟上信用经济的发展,探索数据共享机制,提高征信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提升风控能力以及实现多元生态赋能,也是金融服务需要积极探索的方向。对此,王海林提出,金融机构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服务流程,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以更好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
产业数字金融重塑银企关系
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正在推动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形成“共生共融”的新业态。中国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就指出,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银行公司业务、传统供应链金融到产业数字金融等三个阶段,实现了“以点带链、由链到网、依网扩圈”的转变。
吕仲涛表示,产业数字金融发展有其必然性,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均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很大程度消除产业端与金融端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机构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获取丰富、实时、精准的企业信息;第二,助推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在动力,由“要我转”变为“我要转”。第三,加快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改变金融信息流转模式,解决金融业务信息需求痛点。第四,推动了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变革,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全流程大数据风控,提升大数据征信能力;最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对于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管机构科技监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产业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产业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王涛认为,产业数字化下一阶段将以数智供应链为重点。王涛表示,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与引领下,产业数字金融加速发展,以“数据信用”、“物的信用”为基础的“脱核链贷”数字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将逐步兴起。
在谈到“如何实现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的目的”时,吕仲涛解释,产业数字金融是产业数字化与数字金融相互趋近、协同融合的新型业态,其依托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数据要素,打破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底层资产和交易背景的信息壁垒。
借助这种模式,能够对产业链上的资产与交易穿透式跟踪与评价,促进信用定价的变革,推动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化解产业端需求与金融供给端的痛点,从而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获得广泛可及的金融服务,最后实现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