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200亿嘉兴药企,空降新董事长

adminddos 2025-10-11 09:34:07 2
200亿嘉兴药企,空降新董事长摘要: ...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谭璐

  离开任职20年的系,吴以芳确认新去向。

  10月10日,总部位于嘉兴的创新药企云顶新耀公告称,吴以芳成为公司新一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

  原董事会主席傅唯,则调任为董事会荣誉主席。傅唯是康桥资本CEO,后者是云顶新耀的主要股东,在资金、资源和战略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在接受新任命的前一天,吴以芳宣布加盟康桥资本,成为执行运营合伙人。

  云顶新耀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吴以芳

  吴以芳在制药领域拥有30多年的专业经验,将复星医药改造为一家创新药企业。

  对处于自研转型关键期的云顶新耀,吴的到来或许能注入新动能,其工作重点,将放在“战略交易、研发创新以及关键利益方管理”。

  有业内人士向《21CBR》记者表示,吴在销售网络建设和医保谈判的经验,也有助于云顶新耀销售团队的扩张。

  老将上马

  1969年出生的吴以芳,今年56岁,其职业生涯几乎贯穿了产业的整个发展周期。

  他早年在徐州生物化学制药厂(的前身),从生产、财务等基层岗位做起,一路晋升至副厂长。

  随着企业改制并入复星医药体系,吴以芳自2016年起,担任复星医药总裁兼CEO,全面负责集团运营。

来源:复星来源:复星

  到今年9月底卸任,他在复星医药体系内服务超过20年。其间,推动了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在新冠疫情期间促成mRNA技术引入中国。

  吴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深度经验,恰好与云顶新耀当前聚焦的方向高度契合。

  今年6月,云顶新耀的管理层首次展示了自研技术和全新mRNA肿瘤管线的进展。

  公司方面向《21CBR》记者介绍,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疗效,于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其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低、中剂量组爬坡,初步数据积极。即使在低剂量下,该疫苗仍可激发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另一款通用型“现货”肿瘤疫苗EVM14,靶向5个肿瘤相关抗原,适用于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及头颈鳞癌,于7月底在中国获批临床,成为公司首个实现中美双报的mRNA肿瘤疫苗。

  其最大优势在于无需为患者单独定制,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具备多瘤种应用的潜力。

  据悉,EVM14的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在今年三季度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合作机构包括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及上海市胸科医院。

  随着吴以芳的加入,云顶新耀有望加速mRNA肿瘤管线的临床进展与商业转化。

  造血王牌

  对于吴以芳的任命及董事会调整,公司表示,将有助于强化治理结构、优化战略布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吴以芳在复星医药期间,曾主导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这一经验有望加速云顶新耀“授权引进+自主研发”的战略落地。

  三年前,云顶新耀管理层主动调整研发管线,缩减部分热门肿瘤管线,转而聚焦抗感染、肾病及自身免疫三大潜力领域,集中资源推进产品商业化。

  成效初见。

  2023年7月,依嘉®(依拉环素)获批上市,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需求。今年1-6月,依嘉®实现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6%。

  2023年11月,第二款产品耐赋康®在中国获批,作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填补了国内该疾病源头治疗的空白。

  今年1-8月,耐赋康®实现销售收入8.25亿元,管理层预计,其全年销售额将突破12亿-14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24亿-26亿元。

  第三款产品维适平®(伊曲莫德)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已率先在大湾区落地,其在中国内地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预计2026年上半年获批。

  这三款核心产品构成云顶新耀商业化的“造血王牌”。

  管理层预计,到2030年前,这三款产品在授权区域内的峰值销售额,将分别达到15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

  云顶新耀管理层相信,今年能实现16亿-18亿元的销售目标,预计在第四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吴以芳曾成功推动复星医药的产品进入欧美、非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在创新研发、许可引进、商业化等方面有国际经验,或能加快新东家在欧美市场的药品申报进程。

  多线铺开

  “企业要从单纯的药品商业化主体,向技术输出型创新药企转型。”一位投资人向记者表示,云顶新耀需要更大的想象空间。

  2022年,其管理层就明确,要推动自研,通过确定性高的产品,在中国和亚太区有巨大的商业化前景,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资金层面,云顶新耀于7月末配售募资15.53亿港元,其中50%用于自主全球研发平台及新产品管线开发。

  完成配售后,其总现金余额超25亿元,为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提供了保障。

  除了mRNA技术,云顶新耀还在探索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

  其基于自主研发的靶向LNP(tLNP)系统,开发自体生成CAR-T项目,用于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望解决传统CAR-T疗法成本高、制备周期长等难题。

  “自体生成CAR-T项目EVM18,完成了多项非人灵长类动物(猴)研究,并确定了临床候选分子,预计于2025年底前启动临床试验。”公司方面向记者表示。

  今年8月,云顶新耀以3090万美元增持I-Mab(原天境生物),合计持有后者约16.1%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I-Mab专注于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与云顶新耀同为康桥资本孵化的创新药企,此次投资,可强化公司在肿瘤领域的战略协同。

  吴以芳曾推动CAR-T疗法(奕凯达)等创新药上市,其经验有望加速云顶相关自研项目的临床转化。

  敢于取舍,善于甄别,云顶新耀重新赢得市场信任。2024年初至今,其股价涨幅超200%,市值最高回升至200亿港元以上。

  公司也重申,将聚焦耐赋康®与维适平®“双大单品”,并凭借依嘉®、EVE等“高潜组合”,发挥协同效应,预计未来销售峰值超250亿元。

  目标既定,新帅就位,答卷待启。

  图片来源:云顶新耀,除标注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