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专家共议光伏治沙:生态改善获实证,因地制宜是关键

adminddos 2025-10-16 13:30:04 2
专家共议光伏治沙:生态改善获实证,因地制宜是关键摘要: ...

  在2025年沙戈荒光伏融合发展论坛期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防沙治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东明表示,预计“十五五”期间,三北沙戈荒地区规划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GW,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推动沙戈荒光伏融合发展,不仅是能源转型的战略需求,更是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

  水电水利规划新能源研究院陆上能源部副主任陆国成谈到,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光伏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有什么影响。总院通过现场实地实测,建立起检测体系,除了传统的温度和湿度,还把当地的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等都纳入到了检测体系中,基于这个体系,建立了生态评估体系,形成一个多指标的评估方法,利用卫星遥感得到参数,探讨光伏电站对生态的影响。

  陆国成介绍,以某2018年前建成投产的光伏项目为例,整体上植被密度参数,每年提升10%左右,光伏对于植被有促进的作用。厂区内的湿度要高于厂区周边,分析是厂区内有清扫作用,对于内部湿度提升比较明显。盐渍化的程度是越来越低的,对于植被的恢复来说,盐渍化越低,对于原有植物的生长条件更好。土壤周边的温度相对于周边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被的生长。综合来看,随着时间推移,厂区内相对于周边环境整体上呈现出提升的水平,对于光伏与生态间的促进作用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佐证。

  他指出,光伏对于生态的改善作用和原有的地形地貌、当地生态环境是有直接关联的,至少在高寒的戈壁区域,在原有植被的情况下改善的比较明显。光伏电站建设对于当地植被的影响机理主要有几方面,包括,对当地风速、特别是小区域风速有明显降低,对太阳光有一定遮挡作用,对提高含水量有一定价值,在温度湿度参数可以反映出来。

  2024年5月1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针对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要求推进光伏产业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并要求各地区编制光伏治沙实施方案,明确光伏治沙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治沙方式和生态要求。

  今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监,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曹海滨介绍,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在青海、内蒙、宁夏光伏治沙项目累计装机700万千瓦,治理面积200万亩。目前实施的是内蒙古通辽以及青海海南州千万千瓦大基地,在内蒙古地区重点布局沙戈荒大基地的开发。在光伏电站开发的同时,也评估了光伏生态环境的效益,研究的结果是光伏电站的开发和生态治理,特别是植被恢复是正相关的关系。从结果看,生物量增加了40%,风速日均降低13%,增湿18%,植被覆盖率增加了80%。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指出,光伏电站想要达到的效果,首先要防风,第二减少成本,避免影响发电,第三光伏发电要减少防火压力,第四是增加植被。但在电站里种东西,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第一要容易成活,第二要容易获取,用本地种子,第三是茁壮,但不能长高,不能影响发电。

  “我们的一个观点是,牧草在治沙的前期阶段不是必选项,”何继江介绍了几种模式,第一方案是生态导向方案,长不长牧草,有没有经济效益不重要,比如,选苦豆子、短花针茅和猫头刺,固沙效果比较好。前期固沙差不多了,再考虑牧场的方向,种植方案可以选择把柠条沿着滴水线种植,能达到最好效果,进行有节制的放牧,这是牧场导向,但光伏电站秋天有防火问题,所以草不能长的太高,尤其是沙地柏、风滚草不能种,干枯后火灾隐患很大。第三是经济导向方案,种植有经济性的东西,高价值的作物,可以种药材,最好是能做提取物的药材。 (刘丽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