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出席并参与主题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的对话。
李麟认为上海ESG报告的定位精准,激发了本地使命感。他强调上海的优势在于将ESG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并以浦发银行为例,指出践行ESG需要使命担当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从小事做起,发挥引领作用。
以下为对话全文速记:
主持人(严弘):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与在座几位嘉宾一起探讨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今天上午,屠光绍主席为大家解读了刚刚发布的《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对上海ESG的发展情况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过去一年,上海在ESG领域持续深耕,从制度创新到实践落地,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今天发布的报告不仅总结了城市层面的最新进展,也凝聚了各方在研究和实践中的智慧与努力。
本报告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15家上海各行业的机构和企业共同撰写。今天的圆桌讨论希望借此机会回顾报告内容,分享研究中的思考与体会,共同探讨上海经验的新内涵,并从各自视角展望上海ESG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我简要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都为今年上海ESG发展报告做出了突出贡献:
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先生,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与运维,同时也是上海市碳交易试点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全国交易平台。
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前总经理、现浦发研究院领导李麟先生,浦发银行在绿色金融和ESG服务方面成绩显著。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女士,深耕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经验丰富。
太保集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倩女士,太保在绿色保险赛道创新突出,多次创下全国首单。
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闯先生,公司围绕碳平衡双轮驱动,为电网供应商提供一站式绿链综合服务,实践经验丰富。
各位嘉宾所在的机构是报告的重要参与者,对上海ESG发展的动向和成果有深刻洞察。我的问题是:过去一年上海ESG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或独特优势是什么?在ESG生态建设中,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如何协同发挥作用?企业和机构如何发挥领导力,形成合力?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打通?请各位从各自角度发表见解。首先有请赖晓明总。
赖晓明:
谢谢主持人。环交所很荣幸参与本次报告的编制,我对报告的发布表示祝贺。关于上海ESG发展的整体印象,我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第一是市场领先。上海企业发布ESG报告的比例领先全国,2024年上海上市企业中发布ESG报告的占比达56.76%,首次过半。在碳排放核算、能效提升、环保投入等关键议题上,上海企业也表现突出。以金融企业为例,2021年起实现ESG报告全覆盖,并持续至今。
第二是国企引领。上海国企在ESG推进中发挥示范作用,2017年发布ESG报告的国企比例为47.9%,2024年提升至89%,进步显著。碳信息披露方面,超半数市属国企重视并积极披露。
第三是国际接轨。上海有一批在A股、港股跨市场上市的企业,在气候风险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国际关注度高的ESG议题上实践领先。2024年,进行气候风险分析和制定绿色供应链政策的企业比例分别达90%和85%。
上海的优势是整体性的:拥有专业研究机构、高校和人才基础,以及资本市场、碳市场等专业化平台,还有各类企业共同推动实践,构成了上海在全国ESG发展中的领先优势。
主持人(严弘):
谢谢赖总。下面请李麟总分享。
李麟:
我对本次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定位准确。报告开篇三句话点明了全球趋势、中国角色与上海地位,场景感强、仪式感足,激发了上海人的使命感。
上海的优势在于将ESG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当前气候问题严峻,但人们往往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上海的优势正是从小事做起,凝聚合力,正如马尔代夫总理所言:“小国不弱。”上海市民也应发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
在竞争力与领导力方面,上海需做先行者。浦发银行积极践行ESG,在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领域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体现了责任担当与中国特色实践。
主持人(严弘):
谢谢李总。下面请安永李菁总分享。
李菁:
上海ESG发展的特点可总结为三点:
一是体系深化。政策法规如《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等夯实了制度基础;
二是规模应用。上海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比例居全国前列,带动了中小企业ESG实践;
三是生态共建。上海举办的ESG可持续发展大会已成为全国性平台,生态圈建设领先。
挑战在于:ESG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需强化数据披露与科技赋能;上海作为科技高地,应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ESG数据管理;此外,上海可在国际ESG标准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中国话语权。
主持人(严弘):
谢谢李总。下面请太保汪倩总分享。
汪倩:
本次报告以城市为维度全景展现ESG发展,是一次创新。上海的优势在于体系化与生态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金融支持与市场机制协同,将ESG从理念转化为实践。
保险业在ESG中扮演风险管理者角色,通过负债端与资产端联动,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太保在气候风险管理、灾害应对等方面深化研究,助力社会应急体系建设。未来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
主持人(严弘):
谢谢汪总。下面请朱闯总分享。
朱闯:
上海ESG发展的领先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思想理念。上海对双碳战略的共识度高,行动积极;
二是政策机制。上海出台多项政策,碳市场等机制有效激励企业实践;
三是行动实践。上海涌现大量优秀案例,许多探索虽无直接经济回报,但为全国提供了模式参考。
未来需简化ESG实践,提升可操作性。能源领域面临清洁替代、电力需求增长和电气化三大趋势,上海应利用创新优势,拥抱新技术、新机制,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主持人(严弘):
时间关系,请各位简要介绍机构在ESG方面的创新实践。
赖晓明:环交所通过碳市场建设推动环境权益交易,未来将扩大行业覆盖、丰富交易产品,提升定价效率。
李麟:浦发银行以使命担当为核心,结合中国特色与数字化战略,在绿色金融领域保持领先。
李菁:安永从战略规划、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科技赋能和价值创造五方面支持企业ESG实践,推出ESGAI工具助力知识普及。
汪倩:太保通过绿色投资与保险创新参与ESG,未来将深化生物多样性等前沿议题探索。
朱闯:国网英大构建“122”工作体系,推动电碳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制创新与国际合作,服务双碳目标。
主持人(严弘):
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今天的讨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与方向启示。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