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程”概念30年前在英国出现,如今已成世界范围内环保领域批评食物工业过度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指的是食物从开始生产到最终抵达消费者手中的运行距离,计算食物里程可以反映食物运输过程的能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食物的碳足迹。支持这一理论的人认为,食物长途运输会产生更多碳排放,损失营养且提高价格,因此,为减少碳足迹,运输更快,新鲜度更高,价格更低,为维持食物的可持续性,人们应优先选择来自本地或本国的食物。
不过“食物里程”的计算及其立场从一出现就遭到许多批评。批评者指出,应该在更大的计算模型中观察能源消耗。经过比较,可以看到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其实并不大,甚至比不上消费者最终往返市场的那些能耗,更远远比不上食物在养殖和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影响;相反,食物的全球运输网络给许多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更具深远意义、更关乎人类未来的话题。在这个意义上,萨拉·默里(Sarah Murray)初版于2007年的《流动的盛宴:不可思议的食物之旅》(Moveable Feasts : The Incredible Journeys of the Things We Eat)是一本非常棒的读物,因为它聚焦的就是食物在抵达我们的餐桌之前,究竟经历了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以及这种我们通常不会注意的漫长旅行对于人类社会的变迁来说具有怎样的深刻影响。
萨拉·默里出生于英格兰的多塞特(Dorset),从爱丁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作为记者和编辑先后专职为《南华早报》《越南经济时报》《金融时报》工作,2001年后移居纽约,作为独立撰稿人为《纽约时报》等报刊和网站撰写专栏文章。她关注的重大话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环境危机、社会创新和全球健康等。在她年轻时为写作和采访而遍访亚非欧美各地的旅途中,她逐渐对全球食品贸易演变及其与国际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萨拉·默里回忆说,她第一次注意到全球货运系统,是在她访问越南最北端的海港海防港时,她看到码头工人将集装箱从船舱搬运到码头上,“色彩如此绚丽,乱哄哄景象如此迷人,我与世界货运的爱情故事于焉发端”。她还讲起几年后她为西非一家船运公司担任摄影师时的情形:“我在土路上跟着大卡车前往加纳、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的菠萝种植园和橡胶工厂。飞过阿比让港口的两人座赛斯纳飞机的短途飞行尤为刺激,机舱门已卸除,我被捆绑着以免跌下飞机,探身到机舱外,靠近机翼,拍摄下方码头上停靠的巨型货船。”
对全球货运系统和对食物经济的双重兴趣最终成为萨拉·默里第一本书的主题。一本关于食物如何旅行的书,自然也会深入探讨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回过头定格在货运如何影响我们对食物的看法上。通过讲述不同时空和不同角度的12个故事,萨拉·默里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宏观而生动的全球画面,观照人类如何在不同时代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书中涉及全球粮食系统的当前环境关切,但是她质疑将“食物里程”(食物运输距离)视为食物碳足迹的度量方式,指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计算能源消耗应包括从粮食收割机到奶牛罐这样的生产设备、生产燃料和肥料、食物加工和温室农业,等等。她强调,要解决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必须了解食物从种子到厨房的能耗全过程。

第三届北京进口博览会上的进口蜂蜜
这是一个严肃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然而萨拉·默里这本书却非常好读,故事精彩动人,细节丰满充沛,图书馆的资料查阅和在世界各地的田野调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佩服作者对宏大图景与细节描摹的平衡能力。她以12个章节,讲述超过12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食物如何“自古以来”就在尽可能地向远方旅行,又如何在远方“镀金”之后以新的身份回到故乡,食物旅行如何依赖技术创新,这种创新又如何深刻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萨拉·默里告诉我们,即便一个从不出门远行的人,哪怕只在家门口的超市随便转转,他/她实际上就已经见证甚至参与了许许多多极为复杂的全球旅行。比如,书中讲了中国作为挪威三文鱼全球旅行重要中转站的故事,原来全球市场相当数量的三文鱼都要先到中国,经中国沿海工人切片去骨之后,再次冰冻运往世界各地。那些在世界各地吃着三文鱼的人,绝对想不到他们的挪威鱼在上桌之前竟然在太平洋西岸逗留过一番。
又如号称奠定欧洲文明基础的橄榄油,自古典时代以来主要产地就是西班牙,可是意大利至今仍在橄榄油出口方面独占鳌头,大多数西班牙(以及摩洛哥等国家)的橄榄油要先卖到意大利,在那里装瓶,再贴上有托斯卡纳风景的标签,以意大利品牌出售到世界各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乍看不太公平的做法,很可能要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与此相映成趣的一个故事是,随着近年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欣赏英式茶品牌,相关的英国茶叶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运往英国完成包装和品牌化,再运回中国市场销售。食物旅行是无数人力、无数资本和无数需求合力参与的结果。
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在利益驱动之下快速发展,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在以一种通常并不自知的方式参与这场全球化运动。书中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些是关于食物容器的,如罗马双耳罐、现代集装箱和古老的橡木酒桶;有些是关于食物处理方式的,如军用罐头食品和酸奶;有些是关于长途运输工具的,如加州的草莓空运和孟买的盒饭配送大军(让人联想到今天中国的外卖骑手);有些是关于食物旅行如何影响国际政治的,如西柏林的空运和中美洲的香蕉共和国;还有实物旅行的设施如何影响其他领域的,如布法罗的粮仓如何启发包豪斯建筑艺术流派,等等。这些都是娱乐性非常强,同时又涉及时代重大议题的故事,书中到处是好玩却不大常见的知识,充满惊喜,值得一读再读。
这是一本可归入多个类型的书。读者可以读到旅行、食物、技术、历史和社会,任何一个角度都指向某种真相,或某种价值观。这本书关注的不是食物,而是食物的运输。12个章节涉及橄榄油、三文鱼、番茄、口香糖、咖喱、香蕉、酸奶、葡萄酒、茶、草莓、小麦和玉米,但这些食物只是切入点,它们扮演的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因为作者真正要讲述的是:双耳罐、酒桶、集装箱、罐头、午餐配送系统、冷藏蒸汽船、碳排放、空运、粮仓和紧急救援行动。萨拉·默里对大型机器和工业智慧的欣赏是非常少见的,这当然会给她带来一些批评,但长远地看,持这一立场的人也许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关于仍在快速发展中的饮食全球化的故事。把全球化理解为当代现象的人会固执地相信,曾经有过一个独立发展、自有源流的地方饮食文化的时代,全球化无疑是对这一悠久传统的破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了萨拉·默里这本书,也许读者会意识到,那个独立发展、自有源流的地方饮食文化,与其说是一个事实,不如说是一个想象。和所有其他文化因素一样,饮食文化从来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交流、交融从而演变发展的。乐于旅行的不仅是食物,还有一切与食物相关的技术和物质因素。

本文为《流动的盛宴:不可思议的食物之旅》([英]萨拉·默里 著,向丽娟 译,商务印书馆,2025年5月版)序言,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