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还剩三个月,2025年的肥,你减得怎么样了?
为了赶上这波国家"减肥元年"的热潮,网友们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人利用几平米的工位空间和办公椅,随时随地普拉提;

图源: @食神办公室
有人放弃扶梯改走楼梯,每走一阶能消耗0.1卡路里,出了地铁站就开始"八步赶蝉";

图源:@苏州地铁
还有人在公交地铁上随地大小练,偷偷扎马步、腹式呼吸、锻炼核心……

图源:@大象新闻
看着是不是特别热闹?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称体重二百五。
一边练一边吃,半途而废的健身计划几乎是每个人减肥路上的标配。

图源:@星妹妹成长记
但现在,号称今年减肥届最狠的"邪修"方法来了: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
全国多地的年轻人,下班后纷纷加入这场"大型多人在线运动游戏",甩肉、减压,还能赚点小零花钱。

图源:@杭州·网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都不喜欢邪修。因为效果太过于"立竿见影"——
有人骑自行车送外卖,第15天瘦了8.7斤,赚了1千块;第39天,瘦了11.5斤,赚了1519.72元……
一通操作下来,人瘦了,钱包胖了。
那么多人掉不下去的秤,被他们轻而易举"拿下"不说,甚至还小赚了一笔。

图源:@羊


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
是种什么体验?
社交媒体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

00后毕业女大学生@锦鲤汪汪汪,送外卖的第一天,为了减肥几乎见楼梯咔咔就是爬。

图源:@锦鲤汪汪汪 下同
一个半小时的外卖送下来,她消耗了整整433大卡。

这400多大卡,如果专门腾出时间去做运动消耗,还是有点小"门槛"的。
因为它约等于要慢跑一小时,或者跳80分钟的绳、游70分钟的泳、慢走一个半小时……

但送外卖就不一样了。
@锦鲤汪汪汪 每天送1-2个小时的外卖,6天瘦了快10斤不说,平均一天下来还能赚50-120块。
无痛减肥又能拿到钱,真是一举两得,美哉美哉。健身房的会员卡,一点都不香了!

图源:@宁波·晚报
99年的女孩@小鱼不胖 直接喊出了口号:"用穷打败胖"。
她早期的减肥目标,是想靠每天只吃一顿,一个月的饮食花费上限定在500块钱,来倒逼自己控制体重——因为自己做饭会相对吃得健康一些,而根据大多数人的经验,不吃外卖后或多或少都会瘦下来。
可是,相比她之前苦苦坚持一整天不吃饭、只喝水,下班后兼职送外卖、自然而然运动起来后,她的精神状态明显大大不同了。

图源:@小鱼不胖 下同
"爬楼真的能瘦啊!"
靠着下班兼职送外卖,她赚了一千多不说,还直接掉秤了11斤,整个人看起来成就感爆棚。

因为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极具诱惑力,送餐队伍里甚至不乏月入三万的程序员。
不为赚钱,只是很纯粹地跑外卖上了瘾,刮风下雨都要跑。

不少在大厂工作的人,也开始参与这场下班后的"健身狂欢"。
一辆山地车、一个头盔、一套骑行设备,碰到同事时对方都惊呆了。

图源:@策策(外卖版)
网友锐评:太卷了,这等于你一个人同时在几个大厂上班。我要是你同事,也会感觉"天塌了"。

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所以骑自行车送外卖后瘦身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那些能瘦更多的人,基本都做到了这两点——
一是坚持用自行车代替电动车,增加了不少运动量;
二是坚决不坐电梯,见楼梯就爬,28楼都不在话下。甚至有的人还会在接单时,故意选那种不带电梯的老楼,强迫自己运动。

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的风,越吹越猛。社交媒体上,也开始出现大量分享相关经验的"新手指南"。
从外卖平台的对比、健康证的相关要求,到基本需要的装备列表,再到如何接单、取单、送单走完一整个流程……
各种细枝末节的注意点,应有尽有。

图源:@菠萝大王、爱运动的小胖儿

减肥难,
但是能赚钱的无痛减肥就简单了
这么看来,今年有效的减肥法,骑自行车送外卖一定能榜上有名。
这个减肥法,直接针对上班族减肥难、赚钱难、没时间运动三大痛点,三管齐下。每一单都有任务完成的成就感,每一公里都能换来真金白银。
以往一说到减肥,我们总会习惯性想到社交媒体上,各种流行的"精致"减肥方法。什么万元私教课、千元代餐套餐、高端健身装备……
它们成了代表"健康"的符号,也让很多人踩了坑:办卡、跑路、倒闭的健身房一家又一家,各种健康餐没少吃、没少买,但斤数是一点也下不来。

而骑自行车送外卖这种"穷鬼"减肥法,零成本减重、金钱投入低的同时,还能赚钱。
很多人在晚上如果要专门出去运动,压根儿没有多少动力,但一提到骑自行车送外卖,就立刻活力满满。在可持续这方面,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法可谓是遥遥领先。

因为现金奖励的诱惑,实在太过迷人。
一天跑30单,加上活动一共能赚400元,这样的单日收入对于在校大学生和不少上班族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有人还算了一笔账,送外卖不能光看自己赚到的,还得看自己收获的——
跑外卖的俩小时,如果请减肥私教,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倒花出去好几百。

所以,如此"一本万利"的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让不少人上了瘾,越陷越深……

图源:@怂狗小菜
比起以往回家倒头就睡、漫无目的地玩手机,下班后在户外骑车送外卖神清气爽,还能减肥、减压、赚钱。
迷上用自行车送外卖的年轻人,已经将这份兼职看成了一种上头的真实游戏体验——
商家是固定的npc,接了任务后,去npc(商家)那里收集物品,然后送到另一个npc(顾客)那里获得奖励。
"唤醒了人类最原始的采集本能",舒适程度感觉和在浴室洗澡的同时吃橙子差不多,主打一个原始感、返祖感。

有上门取件的快递员,分享了类似的体验。
这个像真人版跑图游戏一样的工作,需要接任务、规划合适的路线、取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运动产生的内啡肽,同时还有完成任务并得到(现金)奖励产生的多巴胺。
"干这份工作前,我尝试过程序员、测试员、魔方老师、奥数老师、学校代课老师,以及开过汉服店、文具店、汉堡店等,但都没有上门取件让我感觉到快乐。跑十天瘦十斤后,肌肉越来越紧实,状态越来越好,目前已经干了二百多天了……"

减肥很痛苦、很刻意、很反人性,但将它融入生活、变成工作目标后, 在完成任务和收获奖励的过程中,就能很轻松、很爽地完成减肥目标。
尤其是很多人还将整个送外卖的过程拍成每日vlog,肥也减了、钱也赚了、号也起了、压力也减少了……

除了以上这些,骑自行车送外卖还有更多附加收益,比如把城市道路摸得门儿清、治好了社恐、睡眠质量和心情变好了等等。

可以说,骑自行车减肥送外卖的这群人,有自己的一本万利法则。


一个人是命苦,
两个人就是好玩了
很多尝到"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甜头的人,已经开始号召朋友共同加入了。

一个人送外卖或许略显孤单,但两个人一起送,便是乐趣无穷。

图源:@来小胖不胖
一个人负责骑车、送外卖,另一个人负责抢单和导航,甚至还能开直播,双倍赚钱。

告别了奶茶、烧烤、KTV等消费局,和朋友一起送外卖,主打一个健康局、游戏局,妥妥地真实版《双人成行》。

图源:@追邱者无数
除了朋友,很多人还相约自己的对象一起加入。
他们专门选那些多爬楼、没电梯的单子,送了50天后,两个人都瘦了10多斤不说,还赚了3000多元。

图源:@寿光融媒
下班后,@语一 和男朋友相约两个人一起送外卖,已经坚持了一个月。
她的想法很简单:边玩边送,"开发新地图,看看经常点的店环境怎么样,还能减肥。"

图源:@语一
和她持共同想法的人不少,自己送几次外卖,就知道哪些是预制菜,哪些外卖真的不能吃了。
"外卖员可以看到哪些店是微波炉叮的,哪些店有灶烧的菜"。

当然,减肥和赚钱是次要的,和对象一起做事来增进感情才是主要的。
对于有人生未来规划的情侣,还能看看哪些小区环境好,对未来租房、买房甚至点外卖,提前攒攒经验值。
比如小区晚上亮灯情况如何,会不会走夜路时漆黑一片;整栋楼电梯的情况如何,会不会排队等电梯一等就是好久;小区允不允许骑电动车进去,是不是那种点外卖都没有骑手愿意送的小区,否则点个外卖不让外卖员进自己还得出去拿,拿到餐都凉了。
最重要的是,还能互相看出对方有没有责任心、思维是否敏捷、遇到压力和冲突是发脾气还是能够自我调节……
这么看来,两个人的独处空间增加了,共同协作的磨合时间也增加了,约会开销省了、小金库也攒出来了。

图源:@铁蛋日记
而抢单、导航、跟拍,陪着爬漆黑的楼道、在一栋栋楼里找到正确的那个……
每个环节都像极了游戏里那些策略、关卡,体验感拉满的同时,也能让平平无奇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小甜蜜。
一瞬间,情侣们仿佛共同在打一场游戏,分别做不同的任务,然后拿到地球的金币奖励。

谁还记得当初火遍千家万户、涨价涨疯了的游戏《健身环大冒险》?
当时很多人分析,这个游戏之所以能爆火,除了满足特殊时期大家无法出门但又存在健身需求的情况外,更重要的是,它存在游戏性,"有剧情、关卡,有激烈、策略体验,有Boss挑战,能沉浸式地促进玩家的多巴胺分泌"。

图源:@极客之选 下同
而回溯其根源,1982年配合美国动感单车热,流行起来的健身游戏,就是一边骑行一边观看屏幕中出现的各种不同风景:丛林、山间……但在家和人们骑着车穿梭在都市真实的街景中,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而这种真体感,和骑自行车送外卖的过程,是不是非常类似?

近些年,人们总在讨论关于"附近"的消失,与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淡漠等话题。
骑自行车送外卖的过程,免不了要重拾"附近",比如问路、和其他的骑手搭话等。同时,将体验分享在社交媒体、得到很多人互动的同时,也会拥有非常多新的社交机会。
一瞬间,人们似乎被拉回到了童年时代,玩着打雪仗、滚铁环、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跳房子、骑马打仗等体力型的户外运动,并且将"玩"这些"游戏"的经验与同伴、网友分享出去,找回了小时候的那种一群孩子聚在一起、非常热闹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骑自行车送外卖减肥,当然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比如非常容易变成用户买一单、我也吃一单,最后胖了几斤不说,钱还容易被花没了。

图源:@猪宝子
同时,无论有多诱人、像游戏,这依旧是一份工作。

虽然看似"零门槛",但在某些方面,它依旧要具备部分技能,比如认路。

你可能还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因为找不到路压力大而崩溃、因为别人看自己的眼神而感到自卑。

很多人加大运动量、不坐电梯爬楼梯的时候,还可能会遇到"青纱帐"的风险。
那些高层的楼梯间,可能长久没有人通行,不是特别安全。一个人爬楼的时候,还是多加小心为妙。

同时,有的顾客取餐时,穿着可能不太文明。
这时两个人结伴一起送,可能相对会更好应对一些。

但两个人一起送外卖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安全。
如果骑车技术不行,带人会增加风险。无论是自己受伤,或者撞了人面临赔偿,都有些得不偿失。

最重要的是,不要觉得想体验送外卖,就冲动。一单还没送,结果买了一大堆设备回来。
因为你送的是外卖,不是钱啊。
无论何时,守住钱袋子,护好身子,才是王道。
毕竟,永远不能忘记骑自行车送外卖的初心:
让体重降下去,让存款涨起来……

图源:@策策(外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