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国首款以城市文化为源流的中西文字体——“上海摩登体”(Shanghai Modeng)正式发布。全套字体库向社会开源共享,公众可登录官方网站(www.shanghaimodeng.com)进行下载应用。澎湃新闻获悉,基于“上海摩登体”的艺术海报展览也于当天在上海“外滩源壹号”开幕,通过十六组多元文化背景的知名设计师应用这款字体创作的艺术海报作品及与上海字体视觉文化有关的史料文献的映照呈现,探讨字体与上海都市文化间的深刻关联。

展览现场
“上海摩登体”是一款按照GB2312国标标准研发的中西文字库,全字库总计7293字符。由汉唐文化汇集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城市文化领域的中外专家与创作者历时一年研发。

官方网站 “上海摩登体”页面
项目由汪汝徽联合杨林青策划;茉莉字型任字体设计;姜庆共及数位学者任学术顾问。最终呈现的字库秉承融合多元文化与创新未来的时代精神,中文以现代字库技术为基础,融入装饰艺术风格的几何美学,兼具建筑感与动态美;西文部分遵循与中文字体一致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排版与现代创新;阿拉伯数字圆润饱满,从细节处强化字体的独特气质和视觉整体感。

展览现场
“上海摩登体”,溯源1930年代至1940年代伴随上海都市文化的起源与涌现,影响与遍及了各种视觉文化形态的装饰艺术(Art Déco)运动。项目策划者之一汪汝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文字是承载都市文脉的载体。就像巴黎有“巴黎体”,“上海摩登体”是国内首款以城市文化为源流的中西文字体,旨在以具有高度辨识性的文化符号,彰显城市精神与文化底蕴,致敬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色。
基于“上海摩登体”的艺术海报展览,展出了十六组由多元文化背景的知名设计师应用这款字体创作的艺术海报作品。“展览意在溯源文字是如何介入上海都市文化发展,这些运用字体创作的艺术海报,以实例向公众推广该字体,以当代视点阐述对城市文化与字体关联性的理解。”

“上海摩登体”海报 2×4 《上海》
由2×4创作的《上海》(Shanghai)海报将“上海”二字置于海报主体,通过不断重复与层层堆叠以强化“上海摩登体”特有的几何笔划结构。在视觉呈现上,字体被赋予金属或玻璃般的质感,形成透叠格栅的互映与折射,使“上海”呈现出厚重、复杂、交错和不确定的形态。刘钊设计的《叠影上海》海报将“SHANGHAI”不断叠加、旋转与堆叠,形成一个既似建筑立面,又似流动空间的视觉形态。通过字母的延展与空间透视,呈现出上海这座都市的秩序与摩登气质。其中也有来自内蒙古的设计师天格思融合蒙语和“上海摩登体”创作的艺术海报《有鹿角的收音机》,“我也不懂Art Déco具体是什么,我只知道在我母语里的He-Ugalja‘装饰’一词指的是一种模仿鹿角无限卷曲生长的视觉趣味。”

“上海摩登体”海报 张昊
此外也有不少设计师基于融合沪语与新字体进行设计创作。韩文斌《寿头寿脑》通过家里的猫来表达宠物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同时借此表达上海是一座宠物友好的城市;虞琼洁的《夜上海》选用“野日头吃家日头,野月吃家月”这一上海话表达,形象地比喻日食与月食,象征上海夜晚繁星璀璨的都市景观。意在突出上海话的独特韵味及其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

“上海摩登体”海报 《寿头寿脑》 韩文斌

“上海摩登体”海报 虞琼洁《夜上海》
“上海摩登体”出品人郁为琦表示,“上海孕育了独特的都市文化与摩登气象。 ‘上海摩登体’的研发,意在延续这份源流与文脉,强化城市文化记忆与认同。”
当下,“上海摩登体”已在上海多处城市空间亮相,2024年11月,字体初步成果在ART SHANGHAI之“摩登:交错的世界”上海巴黎装饰艺术展中首度呈现;2025年9月,字库已亮相第36届上海旅游节主视觉及大巡游等重点活动,运用于外滩地区和沿线高架;9月19日开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上海摩登体”在徐汇滨江主会场的建筑投影秀中亮相。未来可拓展至城市标识、公共艺术、出版印刷、文创产品及数字化界面等多类场景。
此次展期持续至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