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特写|“高精尖”企业聚集荆州的三个故事

adminddos 2025-09-25 19:47:02 1
特写|“高精尖”企业聚集荆州的三个故事摘要: ...

从全球最大且唯一拥有稀散金属全产业链的先导科技重仓落子,到不断突破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难题的鸣石高纯,再到北美汽车巨头的独家供应商恒隆汽车……这些“高精尖”产业,密集出现在江汉平原的古城荆州。

为何是荆州?9月17至9月18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荆州走访发现,这里虽不靠海,却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强磁场”,成为中部崛起支点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坐标点。

而答案隐藏在一条精准形成的产业链,一个不可替代的几何中心,以及一场历时数十年的制造业坚守之中。

相遇与扎根

在荆州经开区,产业的聚集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围绕核心优势的精准匹配。

先导科技的选择极具代表性。其投资200亿元的半导体材料项目,是荆州招商引资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核心材料项目。

先导科技生产的锗透镜,主要用于红外探测。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1月份签约、5月份开工,荆州项目交地的速度,在我们全国布局中绝无仅有。”9月18日,湖北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总监余敬桂向澎湃新闻介绍,吸引先导科技的,是荆州成熟的化工园区配套,公司核心的“湿法分离”技术需大量使用电子级酸碱,而园区内就能以近乎沿海城市一半的成本获取到,“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我们在荆州重点生产氢氧化锆、氢氧化铪,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半导体领域。”余敬桂说,通过自主研发的离心萃取技术,对锆铪进行分离,生产的产品纯度可达99.5%,二、三期项目更可提纯至电子级的99.999%以上,原料附加值可提升数十倍,“市场上一吨800万元还买不到货。”

高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让先导科技在荆州已经实现“一期投产、二期封顶、三期开工、四期签约”的叠浪式推进节奏。其中一期为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二、三期为电子信息专用材料项目,主要生产氧化锆、氧化铪及铋化合物等产品;四期将聚焦产业链延伸与高端化升级,计划引入行业领先的研发中心和供应链基地,打造从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生态圈。

而与湖北先导相距不远的湖北鸣石高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则看中了另一种“生态”。作为破解高纯石英砂“卡脖子”难题的关键项目,鸣石需要极为严苛的纯净环境,厂区内所有车辆必须是电动车,以防燃油车尾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产线。

 “没有高纯石英砂的内层砂,我们就做不出半导体级坩埚,整个芯片产业链都会受制于人。”湖北鸣石总经理魏建介绍,美国企业垄断全球75%的内层砂市场,鸣石高纯选择荆州,正是看中这里正在形成的材料提纯产业生态。

湖北鸣石生产的高纯度材料。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魏建解释,提纯行业对辅料纯度要求极高,而荆州经开区已聚集了湖北先导(稀散金属提纯)、太和气体(电子特气)、联仕化学(电子级酸碱)等企业,“除了原矿需外购,所有辅料在园区内就能解决”。

产业链协同降低了成本,魏建说,“在广东买一吨电子级酸碱要2000多元,这里只要1000多元,成本直接降一半。”

荆州位于长游中游的区位优势,也为新材料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鸣石高纯的原料从长三角港口经长江水运至荆州,加工成产品后,再辐射至中西部光伏产业聚集区。“荆州到哪个客户都是1000公里左右,是几何中心。”魏建高兴地说。

这种基于产业配套和区位成本的“硬逻辑”,让高精尖企业在荆州迅速相遇、扎根。

传承与聚变

事实上,荆州工业一直是湖北的一张品牌。早在上世纪,“荆州日化,活力28”的广告语就传遍大江南北。而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的故事,则是荆州产业历史悠久的一个缩影。

“1993年建厂时,我们只是一个小作坊。”恒隆集团财务总监姚传新回忆,33年来,恒隆集团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从爆发式增长到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如今已成为年销售转向器820万台、营收65亿元的行业头部企业。

恒隆集团的转型始于2015年,方向是产品升级、市场出海与管理变革。产品上,从液压转向向电动转向、线控转向升级;市场上,从国内为主转向国际国内双线并进。

恒隆集团扎根荆州发展。   恒隆 供图

“出海第一站就是美国,这在国内零部件企业中并不多见。”姚传新说。2017年,恒隆集团成为克莱斯勒牧马人车型的独家转向器供应商,仅这一产品年销售额就达1.2亿美元。质量的“零缺陷”是其敲门砖——PPM值(每百万台故障数)控制在个位数,接近零缺陷水平。

而支撑企业一路走来的,不仅是战略与机遇,更是一种扎根荆州、代代相传的实干精神。

姚传新感慨:“我们有一批老员工,一代代传下来,不计个人得失,愿意为企业默默奉献。”他举例说,楚文化中的坚韧精神也被恒隆视为企业基因,公司曾专门组织管理层学习楚国八百余年历史,“那种拼搏意识、风险防控意识,与做制造业需要的精神一脉相承。”

恒隆的成功带动了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集聚。“目前开发区有近90家企业与我们配套,做转向器的、汽车空调的、电机的、安全气囊的……只差一个整车厂了。”姚传新说。

在他看来,荆州产业生态的优化与政府规划密不可分。“早年产业链分散、不完整,现在明显成气候了。”他透露,自己曾参与荆州市产业规划讨论,“招商引资有清晰规划,不是盲目引进,是围绕‘1+2’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纺织印染)精准补链。”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区位优势明显。    视觉中国 图

产业聚变的规模体现在荆州经开区的一组数据中:辖区面积180.68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企业303家,专精特新企业103家,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860.01亿元,正在冲刺“千亿园区”。

精准的产业链招商是关键,营商环境优化亦不可或缺。“政府提供了免租期,让前期资金能集中在研发和产线上。”魏建说。

从湖北先导、湖北鸣石到恒隆集团,它们分别代表了荆州产业生态、地理区位和制造传承的三重优势。当这三者交织在一起,便催生了江汉平原上意想不到的产业聚变,让荆州这座古城成为托举中部崛起的一个坚实支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