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发力下,开启了一轮历史性上涨行情。随着“924行情”一周年节点来临,回顾过去一年,A股整体表现持续令人振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A股主要指数自“924”行情以来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39%,累计大涨约102%;全市场超过3000只个股涨幅超过50%,其中1400余只涨幅超过100%;A股最新总市值达104万亿元。(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分析,这轮持续近一年的上涨行情,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其一,政策面提供积极支撑。央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证监会通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并购重组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回购等举措激活市场,中央汇金大幅增持 ETF,这些操作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
其二,科技产业实现快速突破。自去年底起,国内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军工、创新药及新消费等领域陆续迎来技术进展与产业机遇,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新动能持续积累并释放行业景气度。科技产业的这一发展态势超出市场预期,也让AI、机器人等科技板块成为今年市场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三,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去年9月底以来,投资者情绪转向积极,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提高,各类主题投资机会有序轮动,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场保持热度提供了支撑。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向A股市场流动的趋势也逐步显现。据Wind统计,2024年10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达到684.7万户,接近2015年高位水平;今年7月非银存款单月增加2.14万亿元,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今年2月的2.83万亿元。
对于当前A股市场特征,汪立认为,市场在估值、流动性、投资者结构三方面已发生显著变化。
估值层面,上证综指的市盈率(PE)从12倍左右抬升至当前的16.4倍,已处于2010年以来的85.9%分位,意味着估值修复已相对充分。
流动性层面,“924行情” 启动前市场整体处于存量博弈甚至缩量的状态,而当前A股成交额持续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整体交投情绪活跃。
“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同样关键。” 汪立指出,“去年9月底前,ETF和保险是主要资金增量来源,市场呈现大盘龙头风格;今年上半年,保险和游资成为主要增量,市场形成小微盘+红利(主要是银行)的哑铃型风格;近期,随着市场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公募、私募等偏机构风格资金大幅入场,使市场更聚焦景气方向。”
不过,随着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近期指数也有所回撤。对于未来行情空间,汪立也给出了分析判断。他表示,国内“十五五” 规划即将启动制定,且美联储降息为我国宏观政策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预计四季度或将出台一系列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既能为今年经济运行提供保障,也能为明年经济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从政策可能的主要方向来看,一是推进 “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推动准财政工具落地见效;三是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四是推出更多促消费、扩内需的举措,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
此外,需求端中国产业链正加速出海、深度融合全球供应链体系;供给端反内卷政策持续优化行业竞争生态。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因此,汪立认为,“924 行情” 或可视为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市场有望实现长期向好。从风格上看,在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下,后续科技成长风格预计会相对占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