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十四五 " 规划应急管理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
2021 年至 2024 年,自然灾害年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较 " 十三五 " 时期下降 31.3%、23% 和 34.3%。
"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表示,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9 项重点工程,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加强 " 防 " 的工作。
推动出台 64 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隐患 116 万多项,整改率达 98.4%;对 7600 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 余处煤矿、3800 余家工贸企业、1200 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在线监测。2024 年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比 " 十三五 " 末下降 43.8%。
组织开展畅通消防 " 生命通道 " 行动,拆改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1398 万处,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问题 485 万处;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 3 个 " 全链条 " 整治,电动自行车火灾由整治之初的每月每百万辆 5.6 起下降至 2 起。
进行隐蔽致灾因素全面动态普查,推动各地普查矿山 7081 矿次,22 个省份 134 处连片矿区启动区域性普查;重大风险监测预警 " 一张网 " 建成,接入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所有在用尾矿库、绝大多数高陡边坡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感知数据;开展自救器 " 打假 " 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自救器实操培训和各类灾害实操应急演练。"2021 — 2024 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下降 29.7%、29.1%。"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表示。
缩短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时间
" 我们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 24 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王祥喜介绍," 十四五 " 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85 次,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趋多趋强,应急管理部加强防范应对工作。
提高防治能力。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和区划图;组织开展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一批抗震加固、避灾搬迁项目建成使用。
强化预警 " 叫应 "。通过优化升级监测站点、拓展铁塔大数据等监测手段提升预警能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各地转移避险速度更快、范围更精准、组织更周密。"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预警系统,新建改建监测站点 1.8 万余个,重点地区监测能力达 1.0 级。"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表示,预警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发布 4 级以上地震预警 359 次,为公众防震避险和高铁、精密制造等行业应急处置争取了时间。
破解 " 三断 " 难题。为解决断路、断网、断电难题,在高风险区预置大中型无人机通信平台、应急通信基站、卫星电话,10.2 万个多灾边远乡村有了保底通信装备;在偏远易灾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直升机起降点,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实现救援人员和装备物资快速投送。
做好应急保障。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改变以往先核灾再拨款的模式;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健全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中央储备较 " 十三五 " 末增长 39.6%,建立物资联动调拨机制和快速通行渠道,缩短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时间。
城市消防站总数较 " 十三五 " 同期增 44%
" 当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 22 万人,基本建成 6 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 113 支国家安全生产和 18 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发展。" 王祥喜介绍。
" 十四五 " 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能定位从灭火救援为主不断向 " 全灾种、大应急 " 转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表示," 十四五 " 时期,截至 8 月底,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量已达 1027 万起。
适应职能拓展持续加强练兵。每年组织队伍开展大练兵活动,制定完善各类预案,开展等级达标考核和指挥能力考评。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综合体、化工灾害事故等救援难题,组织开展课题攻关,创新战法训法操法,完善处置规程和指挥要点。
分灾种建强专业队伍。加强消防特勤力量建设,在全国分灾种组建一大批救援能力强、装备精良的攻坚组和专业队,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统筹布局机动队伍和航空救援力量,近年来新增消防车辆 2.3 万辆、防护装备 439 万件套、灭火救援器材 202 万件套。
完善力量体系。" 十四五 " 时期,新建城市消防站 3538 个,总数达到 1.15 万个,较 " 十三五 " 同期增长 44%;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 6692 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 11.4 万人,人数达到 25.5 万人。
人民群众也是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十四五 " 以来,应急管理部大力培育群众防灾避险能力,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和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建成了 " 省—市—县—乡—村 " 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超过 100 万人。
记者手记
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2024 年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较 " 十三五 " 末下降 43.8%;自然灾害方面指标实现 " 三下降 "。近年来应急管理系统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统筹协调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发展质量越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任重而道远。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总体仍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堵漏洞、强弱项,将安全与发展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并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红线是生命线、责任线和高压线,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