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网络)
新闻大家可能都刷到了——
近期,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网信办,对几家主要网络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置处罚措施。
网信部门通报的处罚原因很清楚。
小红书、微博、快手,是因为在热搜榜单主榜,高位、频繁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
UC 平台,是在热搜主榜 " 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等非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 ";
今日头条,则是 " 在热搜榜单主榜呈现不良信息内容,还在落地页面置顶呈现相关话题 "。
看下来,都是 " 热搜 "" 主榜 " 内容出问题。
目前,这些涉事平台已发声回应,称将落实监管要求、成立整改专项工作组、推进热搜榜单生态治理等。
互联网平台上的明星热搜,大家不陌生。这些人的恋爱、怀孕、离婚长期盘踞热搜,隔空喊话、吵架不和琐事也能 " 荣登 " 榜首,机场穿搭、片场路透更屡屡成为热门。虽然每次他们的说明或道歉中都有一句 " 无意占用公共资源 ",但公共资源确已被大量占用。
热搜榜成了炒作明星动态的 " 吃瓜 " 榜,公共议题的传播空间就会被挤占;注意力若总被明星穿搭、争番位等琐事垄断,一些政策信息或优质内容就无法及时触达;长期浸泡在娱乐新闻、明星八卦里,价值观可能潜移默化被影响,粉丝 " 互撕 "、不良 " 饭圈 " 文化更导致极端非理性的戾气滋生。
热搜榜为何变味?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告诉侠客岛,这是平台受 " 流量变现 " 逻辑驱使的表现:" 互联网平台奉行注意力经济,算法系统与运营策略围绕 KPI 设计,通过最大化获取、维持用户使用时长与活跃度,实现流量变现。从这个角度看,由于明星相关内容天然具备一定话题度和受众基础,能以较低成本催生巨大流量。"
说白了,平台一招 " 挟明星以令粉丝 ",某些机构团队和博主大 V 推波助澜,就能换来巨量关注和商业利益。一旦出事、被质疑监管不力,某些平台就拿 " 技术中立 " 说事,说不当热搜是因为算法,算法不懂人类社会、没有价值偏向云云。
张凌寒认为,任何算法都并非 " 价值中立 ",必然承载设计者、开发者、运营者的价值选择。从目标函数的设定,到训练数据的选择、清洗、标注与权重分配,再到具体运营中的人工干预,每个环节都体现平台的价值偏好和商业优先级。" 声称算法中立,实质是将复杂的人为决策与商业导向,包装为不受主观意志影响的纯粹技术过程,进而淡化平台的主体责任。"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八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十二条写明,采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推送信息的,应 " 建立健全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 "。
去年 11 月,四部门联合开展 " 清朗 · 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 "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问题就包括同质化推送营造 " 信息茧房 "、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
张凌寒表示,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平台应超越单纯的商业考量,不仅要对自身经营行为负责,更需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内容生态健康、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权益、确保算法公平透明等一系列社会责任。
一些 " 守门 " 手段也亟待落地。比如,对过度娱乐化内容设置传播上限,增加公益内容推荐权重,将热衷炒作的 MCN 机构和水军推手纳入信用惩戒范畴等。
最近,北京市网信办依据有关要求,推动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公示算法规则原理。这有助于掀开 " 技术面纱 ",倒逼平台审视算法合理性,从源头加强规范。网民也能成为 " 云上 " 监督员,形成治理合力。
别贪短期流量,才有长久力量。对得起用户信任,也是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