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见习记者|蒋习
奇瑞系汽车零部件商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伯特利,603596.SH)正在跨界布局机器人领域。
天眼查APP显示,浙江伯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远,经营范围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伯特利、浙江健壮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

伯特利是汽车零部件领域头部供应商,于2004年6月成立,2018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其主营业务涵盖汽车制动系统、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业务领域及轻量化零部件。
伯特利与奇瑞汽车渊源深厚,两者均成立于安徽省芜湖市。伯特利不仅是奇瑞汽车的重要供应商,双方更有紧密的股权关联。奇瑞汽车通过全资子公司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伯特利14.56%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伯特利在成立之初,就与奇瑞汽车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其招股书披露信息,该公司于2004年8月通过奇瑞汽车供应商审核,2004年9月参与奇瑞汽车项目投标,2004年11月获得奇瑞汽车第一个项目的定点通知。
尽管近年来伯特利未具体披露前五大客户占比,但奇瑞汽车始终是其重要客户。
2024年12月,伯特利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与奇瑞汽车及其关联方的日常关联交易总额为65.51亿元,较2024年的46.1亿元有所增加。
2025年半年报显示,伯特利客户集中度较高,重要客户包括奇瑞汽车、通用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
伯特利对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早有伏笔。
2025年半年报显示,伯特利与金鼎私募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共青城伯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低空经济等高成长性的未上市企业股权。其中,金鼎私募持有1%份额,为普通合伙人;伯特利持有99%份额,为有限合伙人。该基金已完成工商登记与私募备案。
在今年9月16日的业绩交流会上,伯特利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永彬进一步明确,人形机器人的业务领域正在推进中。他表示,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项基金,投资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布局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当前正值机器人行业爆发期。
今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销量均有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93万套,同比增长35.6%。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量约16.17万台,同比增长13.36%。
人形机器人赛道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板块指数上涨28.66%,超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赛道;板块总市值从1.17万亿元飙升至6.03万亿元,半年增幅达415%。
《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今年上半年,伯特利业绩虽实现增长,但增速已现乏力。
伯特利实现营收51.64亿元,同比增长30.04%;归母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增长14.19%,增速同比下降约一半。
同期,汽车零部件行业业绩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据盖世汽车统计,在251家披露半年报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中,仅半数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例如,华域汽车(600741.SH)实现营收846.76亿元,同比增长9.55%,实现归母净利润28.83亿元,同比微增0.72%。
相比之下,宁波华翔(002048.SZ)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7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9.84%。动力新科(600841.SH)、兴民智通(002355.SZ)等也同样出现亏损情况。
2025年以来,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跨界布局机器人领域,寻求新的增长曲线。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在传感器、电机等核心领域技术同源,企业可凭借在汽车行业的成熟技术和供应链体系,降低研发成本。
在9月17日召开的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智能汽车和具身机器人、飞行汽车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经超过了60%,在很大程度上这二者就是一个产业,只是表现出了不同的功能性应用。
例如,主营业务为汽车变速器的万里扬(002434.SZ)于今年5月宣布,成立浙江万里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关节模组,包含电机、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单品及其集成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9月18日,万里扬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已经开始启动首批机器人关节精密传动产品项目,包含了2个客户共6个产品的开发制造,将陆续交付客户进行试验验证。
汽车密封条龙头浙江仙通(603239.SH)于9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以4000万元增资上海浩海星空机器人有限公司,获其10%股权,并将联合设立控股合资公司,在浙江台州建设机器人整机生产基地。
尽管机器人行业呈增长态势,汽车零部件企业跨界机器人仍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2025年被冠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之称,在预示着前景广阔的同时,也意味着机器人行业仍面临核心技术尚未成熟、研发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商业化落地仍不明朗等困境。
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态势也变得空前激烈,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不断升级的“价格战”。据高工机器人统计,上半年SCARA机器人单台价格下探到了万元水平,一年时间降幅达50%;6kg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价格达到2万多元;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产品底价已低于2万元/台。
在激烈竞争下,部分机器人企业业绩承压。如新松机器人(300024.SZ)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60亿元,同比微降0.07%;归母净利润-9535.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4.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降12.66%。
界面新闻就布局机器人领域的战略考量等问题通过邮件联系伯特利,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截至9月26日收盘,伯特利股价报收51.75元/股,跌幅为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