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9月语言学联合书单|中国古代体育语词研究

adminddos 2025-09-28 09:54:02 1
9月语言学联合书单|中国古代体育语词研究摘要: ...

《亚洲语言的量词 : 描写与解释》

李旭平、程工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揭示出量词并非仅是东亚或东南亚语言的区域性特征,在中亚、南亚等亚洲其他地区的语言中也广泛存在。本书将亚洲语言量词系统的深度描写与理论阐释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材料,深入探讨了相关理论问题,如:亚洲语言量词的范畴化、语义分化、句法结构及类型学共性等。 

《汉语“动+介+宾”结构的构式化与构式演变》

罗耀华著,科学出版社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动+介+宾”结构进行专题研究。从整体出发,概括构式的构式义,如“V+在+O”构式中,“在+处所”动后式属于“位移事件”中与终点有关的那部分,该构式表示主体到达了终点并呈现出一种状态,虽然属于位移事件,但是“位移”义磨损或消失了,动词只能解释为到达终点的直接原因或状态呈现的方式,并与作为终点的处所有着必然的联系。

《现代汉语构式研究》

李思旭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构式语法是最近几年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也是最为热门的语法理论。本书就是在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30年(1995—2024)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构式化、概念整合、语言类型学、量范畴、韵律句法、不对称等当代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构式进行了理论方法、研究范式等方面的新探索。

《超语理论与自然超语实证研究》

黎明、屈周琴、曹文昕、刘洋著,上海三联书店

超语(translanguaging)是近年来国际应用语言学界和外语教育界新兴且发展迅猛的跨学科研究主题,是多种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目前,国际超语实践已发展为具有特定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的语言研究理论。本书深入探究国际超语理论的缘起和发展脉络,对国际超语的重要理论研究、综述性研究和自然超语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引介,以推动国内超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理论研究。

《首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

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清华大学首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发表的学术论文。论坛以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研究为主题,围绕“中国早期国家与社会”“清华简专题研究”“商周文字研究”“战国秦汉文字研究”四个方面,从世界眼光探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深入发掘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思想文化内涵,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出土文献与传世古书校勘研究——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

蔡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集中对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中所存在的大量误字、衍文而前人未能正确认识者,提出了新的校勘见解,揭示出了很多较为特别的文字通用的习惯,绝大部分是作者的研究心得,由此真正读通了很多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文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少新的校勘条例,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晋宁河泊所封泥(上、下册)》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编,蒋志龙、曹锦炎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首次对2018年至2024年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千余枚汉代封泥进行系统整理,经过专业的清理、拍摄、分类、释读工作后出版。内容包含官印封泥、私印封泥,以及少量道教封泥,其数量在我国封泥发现史上名列前茅,在云南考古史上属首次发现。该项目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共同合作,河泊所遗址发掘领队蒋志龙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锦炎领衔主编。

《郭店简词义整理与研究》

刘传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词”为中心,对郭店简词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前言部分为“郭店简词义研究概述”。正文为“郭店简词义通解”,逐字分析郭店简全文,以单个词语为单位,一一进行词义研究与义项归纳。编排按《说文》体例,将相关词语分列于各卷之下,先释义,再列出所有文例;第十五卷为未隶定字,收录尚未识读与残损之字。

《明清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与研究》

熊加全著,岳麓书社

本书主要以明清大型字书所收疑难字为研究对象,以汉字的形、音、义、用为线索,并结合汉字俗写变易规律及具体用例,对明清大型字书收录的2000多个疑难字作出了考释。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考察了明清大型字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研究意义和方法等,下篇主要对明清大型字书收录的疑难字作了全面深入的考释。

《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的初唐诗文韵部研究》

汪业全等著,中华书局

本书引入“空间分布”核心理念,提出“通用韵部的确定性”问题,使用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对初唐诗文韵部及其演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以空间分布为视角、以用韵空间分布数据为论据研究诗文用韵。本书的主要创新是创设了诗文韵部研究新方法——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法。本书为断代诗文通用韵部及基础方言等课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方法和模式。

《〈史记〉三家音注与〈资治通鉴音注〉的比较研究》

廖秋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揭示《史记》三家音注的内部差异,考察其对前人音注的态度,以及《资治通鉴音注》对前人注音尤其是《史记》三家音注的态度,归纳胡氏的审音标准。运用反切结构分析法剖析归纳出新型反切结构,离析同一系统中的不同反切层次,从反切结构角度重新探讨音注中的重纽问题。最后考察新型反切结构,对“空间量形容词变读”现象专门性研究,拓展相关研究广度深度。

《汉语语法史专题研究》

杨荣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六个专题研究,包括汉语词类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专题研究、词类活用问题专题研究、连动共宾结构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连词“而”专题研究、虚词历时演变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体育语词研究》

张晓宁著,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古代体育非常繁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体育语词。本书通过对大量传统体育语词的考察与研究,反映了体育词汇对整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塑造和影响,为我们了解这些时代的面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体育词汇的珍贵价值,而且也助于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将传统力量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升华。

《汉语诗歌的词汇与句法》

谢思炜著,中华书局

在本书中,作者融合传统诗学与现代语言学,分析汉语诗歌中的词汇演变与句法奥秘,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神秘面纱。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之谜,到苏武、李陵诗的真伪之辨;从《文选》诗歌卷的韵律之美,到《唐诗三百首》的语汇之丰;从五言、七言诗的形式探究,到杜甫、白居易的风格解析……都将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揭晓答案。

《语言、技术与社会》

刘小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语言技术史为线,以语言技术原理为点,以语言技术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为面,通过精心的引导,将语言、技术与学生个体和社会的重要议题关联起来,讨论书写系统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读写能力对认知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印刷机在中西方社会的影响、电报机与计算机编码的源起、机器翻译的使用和局限性、人工智能的突破以及未来前景、网络和社交媒体对语言产生的影响等话题。

《英语言语行为:从研究到教学和教材开发》

[西]洛雷娜·佩雷斯-埃尔南德斯著,姜蕴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融合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现有理论,建构了指令类言语行为综合模型,并展示如何将模型知识教授给英语学习者。回顾梳理了现有言语行为理论的优缺点并对现有的EFL教材进行批判性评估的同时,采用指令类言语行为认知教学语法对指令类言语行为构式的意义和形式进行了描述。

《海南陵水疍家话研究》

金健,施其生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本书以海南陵水疍家话为研究对象,根据田野调查与历时比较,揭示其语音、词汇、语法特征,剖析其脱离粤语核心区后,经数百年与海南闽语接触形成的声调演变、词汇借入等独特变异及机制。书中附同音字汇表、分类词表等材料,既为方言研究提供标本,也为濒危语言保护留存档案,对探索语言接触规律与文化互动机制具重要学术价值。

《汉字与阅读》(上)

喻江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适用于准中级水平(HSK3级左右)的阅读教材,最大的特色在于将汉字知识教学与汉语阅读教学合二为一。汉语阅读就是与汉字打交道,提高对汉字的理解能力与提升汉语阅读能力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的。本书每课有汉字知识、精读课文和快速阅读三大板块,其中汉字知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原理、构成及诸多汉字部件;精读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书面语和句式;快速阅读训练各种阅读技能。

《文献语言学》(第十九辑)

华学诚主编,中华书局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也刊登学术热点与重点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语言游戏:语言诞生的奥秘以及它为何能引领我们走出AI奇点危机》

 [丹]莫滕·克里斯蒂安森,[英]尼克·查特著,肖志清译,中信出版集团

我们的每一次对话,都是文明进化史上的灵光一闪,语言并非本能,而是在使用中不断被创造,AI无法真正理解人类语言。两位认知科学家在书中指出,语言是在无数次交流的尝试中涌现出的复杂系统,是一种即兴发挥的“你比我猜”游戏,混乱和不规范正是语言的关键属性。书中通过分析历史上的语言接触事件,尝试还原语言是如何诞生的,同时还展现了语言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