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南宁幸福河湖建设:从“抗洪”到“看洪”,防洪墙如何变成幸福廊?

adminddos 2025-09-29 15:07:03 3
南宁幸福河湖建设:从“抗洪”到“看洪”,防洪墙如何变成幸福廊?摘要: ...

早上9时许,广西南宁民生码头早已苏醒。江面上,几名游泳爱好者划开碧波,缓缓向前;岸上绿地公园里,市民或打太极,或跳广场舞,或慢跑。

9月10日早晨,邕江(郁江南宁市段)上不少市民在游泳、划桨。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邕江,这条曾经洪水频发的河流,如今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致力于打造安澜、生态、宜居的邕江。”南宁市水利局河长科负责人李洁说,南宁市深化水质“提质进位”行动,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实现水质持续改善;深入挖掘邕江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建设之中,打造特色人文景观带。今年,邕江(郁江南宁市段)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从“抗洪”到“看洪”

邕江是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郁江的一段,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全长133.8公里,流域面积6120平方公里。她哺育了南宁,但也曾屡屡泛滥成灾。南宁市水利局防汛科科长陈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2006年以来邕江共发生7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2001年大洪水尤为猛烈——大坑口站实测流量13400 m³/s,水位高达77.56米,全市动员36万党政军民上堤抗洪。

在邕江边,六十岁的陈伯是一名“老南宁”,亲历过邕江多次洪水。邕江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小时候发大水,我们是扛沙包、上堤坝,现在大家是拿手机、上堤看水。”

从“抗洪”到“看洪”,一词之差,背后是南宁市数十年防洪工程带来的底气。

南宁市水利局工程科科长韦汉鸿介绍说,南宁的防洪历史可追溯至1972年。那一年,第一条防洪堤开始建造,标准很低,郊区堤防只能防御10年一遇洪水,市区段也仅20年一遇。到1981年,南宁共建成防洪堤25.584公里,防洪闸9座,排涝泵站11座,初步构建起主城区防洪框架。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01年大洪水之后。韦汉鸿说,2001年大洪水后,南宁决心系统提升防洪能力。2002至2005年,市政府投资20.13亿元建设“堤路园”工程,融合防洪、交通、旅游、商业等功能,修建防洪堤59.93公里,将江北、江南堤防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

新的变化源自2015年启动的“百里秀美邕江”综合整治工程。韦汉鸿说,南宁以“治水、建城、为民”为主线,系统推进邕江开发。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像两道“闸门”调控上游来水。邕江常水位从63米提升至67米,平均江宽从200-300米拓展到400米,城市水面率由8%提高到10.5%。

更关键的是,防洪标准大幅提升。通过堤防加固、枢纽联合调度,南宁城区段防洪能力从50年一遇提高到近200年一遇。

从“防洪墙”到“幸福廊”

南宁对邕江的治理并没有满足于防洪,如何让邕江成为一条“幸福的河”,是这座城市的新课题。

南宁市在邕江两岸建设特色公园、旅游码头,通过水上旅游观光、水上度假、水文化体验、水上活动等方式,打造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邕江综合休闲旅游模式。

邕江(郁江南宁市段)两岸的公园内,市民在晨练。

整治后的邕江两岸,变了模样。148公里景观带、15个新公园、93处亲水平台、163公里绿道、254个运动场地陆续建成。曾经杂乱落后的江岸,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地。清晨或傍晚,随处可见散步、骑行、跳广场舞、打球的市民。曾经的“水上人家”也告别漂泊,1050户家庭“洗脚上岸”,融入城市新生活。

夜幕降临,邕江换上璀璨的“晚装”。游船缓缓驶过,倒映在江面上,流光溢彩。游客们一边欣赏夜景,一边品尝酸野、老友粉等本地小吃。“夜游邕江”已成为南宁文旅新名片,拉动夜间消费持续增长。

治理仍继续。18条城市内河获得系统整治,实施生态补水、控源截污。目前,邕江5个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主要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

“我们致力于打造安澜、生态、宜居的邕江。”李洁说,南宁市深化水质“提质进位”行动,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实现水质持续改善;深入挖掘邕江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建设之中,打造特色人文景观带。2025年1月,邕江(郁江南宁市段)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邕江(郁江南宁市段)河长公示牌。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杨思说,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河湖+”融合模式,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兼顾。

如今走在邕江边,你能看到历史与现代交融:古城墙、冬泳亭静静伫立,讲述南宁的过往;而崭新的亲水步道、运动场馆、灯光夜景,则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

今年6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这为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水利部与各地各有关部门一道,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个)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2024年12月,水利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从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等方面明确了幸福河湖建设重点任务……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