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西班牙国宝级舞蹈演员曼纽尔·利南(Manuel Liñán)领衔的西班牙舞团带来的弗拉明戈舞剧《爱的消亡史》(Muerta de Amor)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了亚洲首演,并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续上演。
该剧曾于2024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弗拉明戈双年展全球首演。导演兼编舞和主演的利南不仅是西班牙弗拉明戈的顶尖舞者,斩获无数舞蹈界大奖,而且也为弗拉明戈舞蹈中性别议题的探索和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2022年编排的弗拉明戈舞剧《生命万岁》(¡VIVA!)中,带领全团男性舞者穿上原本专属于女性舞者的带褶长裙,引发了热议,这一艺术实践也推动了弗拉明戈男性舞者在相关机构中有机会学习和展示女性舞者舞蹈技巧和步伐的风潮。
利南导演和编舞的《爱的消亡史》在形式上依然延续了《生命万岁》载歌载舞的风格,以西班牙演歌(La Copla)为核心段落,串联起独唱、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等表演样式。在创作谈中,利南曾经提到,这部舞剧的创作缘起和他个人与过往男性的情感经历有关,探讨了爱从何而来、如何消失以及与此相伴的欲望、幻想和挑衅等复杂感受。和《生命万岁》色彩相对鲜艳的舞美设计相比,《爱的消亡史》采用了一种更加简约和内敛的舞美风格。舞台上仅设有粉色半墙,占地约三分之二,全员服饰以黑色为主,舞美和表演设计也可以称得上是极简风格,体现出主创返璞归真、只为凸显核心主题的艺术追求。
一开始,女歌手玛拉·雷(Mara Rey)头戴黑纱,身着一袭黑色长裙,用孤独调(Soleá)演绎了题为《爱的奴仆》的悲歌,略带哭腔的嘶吼音展现了主人公甘愿为爱所支配、所奴役的决心。一连串有节奏的喘气声作为转场后,利南带领全团舞者一同登场亮相,他身着黑色长裙,其他舞者有的穿着长夹克,有的穿着吊带衫,有的穿着透明黑纱,仍然延续了男女反串的着装要素。七位男性舞者的肢体动作结合了舞台上的立麦架、话筒甚至是话筒线,表达了“我自由地去爱”这一主题。舞者彼此搭肩排成一排,用被视为具有情色意味的康康舞高踢腿动作,外化了对爱的渴求。在接下来的几个段落中,吉他手、小提琴手、鼓手以及舞者用多元的艺术样式成功塑造了主人公陷入爱河的视听景观。

演出剧照
比如,何塞·马多纳多的独舞引入了芭蕾舞的元素,用大量手臂成圆弧状的跳跃旋转动作,表现丧偶女性的悲伤和对外界的拒斥。利南和米格尔·赫雷迪亚的双人舞《在最后一刻》,充分利用了舞台侧光制造的光影效果,用丰富的上肢动作和踢踏舞步构拟了亲密关系中两人从邂逅到彼此吸引、进退拉扯的过程,时而挽手、环绕对方,时而击掌,又似斗舞一般镜像反转,最后在一阵逐渐密集的踢踏节奏中,两人紧紧相拥,完成对热恋的歌颂。
而在由女歌手演唱的波莱罗舞曲《我魂牵梦萦,我魂牵梦萦》这一段中,爱走到了决裂的时刻。女歌手用嘶吼音向观众席喊出痛心的歌词,她提起裙摆,和七位男舞者进行了踢踏舞的对峙,用艺术化的肢体动作表现了推搡、赌咒、吵架、捶打等的冲突关系。利南和何塞的双人舞则在表现亲密关系之际,引入了现代舞的元素。利南抽出何塞腰带上的粉色丝带,将两人系在一起,随着音乐的韵律拨弄丝带,彼此之间有拉近、有挣脱、有掌控,表征了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样态。随后,何塞将丝带在利南的头后方打结,蒙住了利南的眼睛,接下来的一系列舞蹈表征了蒙眼后被对方翻弄、操控、束缚的状态。
在演出接近尾声之际,利南从每一位男性舞者身上解下了一件衣物,全部穿到了自己身上。此时,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演奏在孤独调中凸显成为前景。这象征着,爱的主人公始终是孤独哀婉的,而他所经历过的亲密关系在身上留下了种种的印记,也形塑和成就了当下的他。到了终章,利南换上粉色长裙,在舞台左侧手持话筒,让所有演员以接力方式唱起了最后的演歌,在唱段不断重复“是谁都好,但求有人爱我”的歌词之际,粉墙上也浮现出了相应的中文字幕:“浮世万千,唯愿得君怜。”这是对爱永不落幕、愿意永远追爱的人生宣言。
这样看来,《爱的消亡史》这一中文标题翻译得并不那么准确,原文Muerta de Amor更接近于为爱而死(die for love)这样一种极致的表达。而且,Muerta一词特意采用了动词的阴性变位,凸显了主人公的女性身份,这无疑是利南的用心之处。利南再次用他的作品回答了舞蹈艺术中的性别议题,男性舞者当然可以扮演女性角色,性别的区分不应成为划分舞蹈动作技术差异和身体美感的固有标准,从而解放对身体性别的规训。

海报
当然,这一工作在《生命万岁》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爱的消亡史》的核心主题则更加私密,更加个人。反串的服饰设计、男舞者婉约翻转如花朵的手部动作和女歌手充满穿透力的音色表达,兼具优雅柔美和阳刚力量。弗拉明戈深情款款又饱含哀痛的演歌形式,和为爱而死的主题调性非常相契。侧光在粉色墙面上造成的舞者阴影,是亲密关系中种种情绪感受被放大、被扭曲乃至被虚构的符号化表现,成为舞美灯光设计的一大亮点。
尽管配有歌词大意的字幕翻译,但是演出本身弱化了叙事,故事内容也许并不那么重要,歌词和肢体动作传递的信息才是更加本然的爱语:爱的具象表现千变万化,浸透了每一颗粉红色的心,爱本就没有答案却无处不在。
(常方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