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十年奋进,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联合主办,设置了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专场活动,并新增了“充换电产业十周年发展成果回顾”,旨在共同推动充换电行业良性产业生态构建。其中,在9月28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充电设施出海的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上,南京清辰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琦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海外市场的一些理解,包括看到的一些,尤其是海外不同区域跟国内的充电平台的发展区别,我们提供哪些能力和方案?
我今天分享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是市场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发展状态;第二个是从平台角度来看,海外的平台和国内的充电平台它的主要差异;第三个,针对这样的差异化,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以及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案例分享。
我们从整个链条来看,从新能源汽车到充电,再到充电平台,2018年,包括纯电、混动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销量中占比为7%,2024年这个数据达到20%多,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将突破所有新能源汽车所有销量的半数以上,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全球普及已成大势所趋。用户购车决策要素也发生变化,经过海外市场的统计,充电便利性是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重要的考察点,包括后面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包括电池质保政策,包括它的品牌,分别占不同的比例,由此得出,对充电的便利性、便捷性是它购买新能源汽车决策时一个重要的考虑点。
基于此,整个充电便捷性以及充电可靠性。整个便捷性来看,包括欧盟2030年车桩比是10:1,很少有国家能达到这个水平,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在海外未来几年来看是急需要普及的基础设施,而充电可靠性,其实现在很多海外充电桩跟国内十年前差不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协议适配,充电困难,不管是海外当地的充电桩还是出海的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整个可靠性也是亟需提升的。
从充电桩看,我们看三个市场,我们做平台的很关注海外充电运营商CPO的布局情况和发展情况。我们举三个比较典型的市场。欧洲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市场比较分散,投资充电桩的业主方比较多,北美是另外一个情况,它的头部聚集效应比较严重,头部的企业整个投资充电桩资产份额占整个市场比例比较高,超过60%多。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泰国、印尼投资充电桩的企业相对比较单一,以国企主导。
我们从汽车到充电桩的运营再到平台,目前国外的平台它的构成类别与国内有点类似,第一类是中大型运营商投资建设,自建自己的运营平台,比如印尼的PLN,jomcharge是自建运营平台。第二类是有一定的资产,它的核心业务除了为自己服务以外,也在抢占C端的流量。第三类,国内像高德地图这样的做聚合,国外也有,比如plugcharge,但是国外的第三方聚合平台目前对打通支付全流程并没有这么成熟,综合来说说国外目前平台的分类可以和国内情况进行类比。
现状来说,我们总结了三点。第一个是目前成熟的充电平台不多,比如很多国家因为线上支付不成熟,导致移动端充电支付发展很落后。第二个,鉴于部分客户依赖当地承建方,而这些承建方往往是国内出海的代理商,终端客户往往非常依赖这样的代理商帮它解决整个全流程的问题,不管是使用别人的平台,还是建设本身自己的平台,包括设备的论证,包括施工这样的全流程。第三个,海外第三方平台服务能力不足,海外SAAS平台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而且收费不低,部分自我运营的平台,转型做加盟模式的时候,本身对平台的投入并不像国内企业投入那么高。
海外充电平台角度来说,跟国内平台有哪些差异?我们举了十几个点。第一个是语言与UI样式的关系,我们每去到一个新语系的国家,它的语言长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导致整个国际化框架UI样式要调整;第二个,设备与平台连接协议差异,国内一般是平台自定义的协议,虽然我们有国标协议,但是大部分目前与平台连接的还是以平台方相对强势来定义的协议,国外是典型的OCPP1.6和OCPP2.0.1两个版本。第三个是用户充电习惯,鉴于部分国家互联网应用普及率不高,会存在需要在有POS系统的桩上进行信用卡启动充电桩。第四个,用户消费习惯不一样,海外多为信用卡订阅,或者消费式预冻结,这个时候需要对接信用卡平台和聚合支付平台。第五个,优惠券使用习惯不同,国内一般在结算的时候选择优惠券,或者提醒你选择优惠券,部分国家存在充电前选择折扣,或者优惠码再启动充电的逻辑。第六个,用户个人信息与账号差异,国内因为我们对个人隐私,包括手机号码的敏感度没有那么高,国外可能对个人隐私,尤其是对身份认证的隐私是非常看重的。第七个,供电公司成本差异,国内基本上是相对固定周期的,比如说我不会这个月电费和下个月电费有很大差异,海外供电公司为多个企业,不同的企业电价不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电价要对接对方电力公司的API接口来实时获取实时价格。第八个,费用构成差异,国内一般是电费、服务费,这是大家非常通俗易懂的,国外对电费和服务费概念没有拆分那么细,就是一口价对外,第二个,针对不同的功率,有一次性收费的,比如在印尼我们遇到,不同的低功率的一次性收多少钱,超充可能一次收的价格更高。第九个,开票管理差异。海外不同区域对税务管理方式不同,部分国家用户只用消费单,企业是自行报税的。第十个是互联互通差异。海外基本不会使用中国使用的中电联互联协议。大部分国外数据互通协议是自定义的,根据平台不同的诉求来自定义。第十一个是在线支付差异,后面有其他的嘉宾会着重讲这块,虽然目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现在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比例变高,但是大部分要对接当地的支付聚合平台,而且普遍国外的支付通道的手续费会相对国内来说要高不少。第十二个是预约充电,与国内不同,它的协议里面支持预约,甚至很多国家把某一些特定的功能作为能不能拿到补贴的标准,也就是说对特定场景的功能的约束和定义会比国内的要求要高。
基于刚才讲到的所有的国内外的差异,包括现在海外平台的结算与支付方式需要本地化,需要多语言涉及的UI适配以及移动应用的使用习惯跟国内的差异,包括资金走向、税务考虑,以及设备、多平台的兼容,清辰绿能我们专注于充电与充换电能源管理生态,提供符合场景的定制化平台系统海外解决方案。
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主要是有四大块产品。第一个是汽车的充换电物联网平台,第二个是电瓶车/电单车充换电的运营管理平台,比如像现在在东南亚,电单车对于换电、充电的需求量是很高。第三个是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第四个是智能硬件数据监控分析平台。这四大产品线我们在国内和海外都有不同的结合,比如我会把汽车充电和电瓶车充电融合在一个平台,国内的光储充融合解决方案,还有其他的智能硬件融合性的解决方案,除了提供单个解决平台提供不同场景,我们也提供融合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主要面向六大客群。第一个,政府监管部门,目前国外也有这样的趋势,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类似国内一样,我们有省监管平台,有城市级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数据上送、汇总、分析的平台。第二类服务比较多的是CPO充换电运营商,我们也支持充电投资方继续它的商业模式的拓展,比如可以进行加盟,加盟之后的清分结算等等。第三个是能源运营商,比如它在海外或者国内投资光伏储能,现在比较火的是家庭储能,这属于能源运营商,它不投充电,只投光伏储能。第四个是新能源充电车队,它可能为了更好的服务它的司机,需要把区域里面不同的CPO的充电站聚合到它的移动端,我们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车队打造充电聚合平台。第五个,我们为国内的桩企出海的时候给它提供充电平台,其实设备制造商充电平台的需求与运营商的需求是不太一样的,它对于设备远程的诊断,以及远程OTA需求更加明显。第六个,为主机厂提供充电平台聚合服务,也为主机厂打造自建资产的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对于海外市场,我们提供国际版平台,基础有三大块,第一个,提供国际化框架的语言切换;第二个是对接国外的OCPP1.6或2.0的协议,第三个是上架APP到应用市场。
这是我们的系统架构,微服务的架构,架构和国内的架构是类似的。几个简单的截图,包括电站管理,用户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几个简单的界面,包括APP。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刚才考虑那些点,我列了几点,可能和国内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一个,服务器部署的要求,目前包括中国也是这样子的,对于数据留存以及数据流向,包括用户信息、资金信息的流向,很多国家有严格的设置,比如在欧盟,服务器必须在欧盟,在澳洲,数据不能出澳洲,像印尼,涉及资金的数据不能出来的,所以服务器部署,因为基于数据安全考虑,很多数据必须留在本国。
第二个,数据安全与使用范围的要求。我拿到了用户信息,我对用户信息要不要脱敏展示,或者能不能进行其他的商业化,在很多国家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在国内,比如我的小程序的用户就属于平台方,在国外不能这么说。
第三个,有没有数据监管和上报的要求?有些国家可能不是充电的监管平台,可能是其他的数据监管平台,要求你在当地如果有平台的时候,很多数据是要上送的。
第四个,IOT数据上送方式差异。
第五个,有没有强制要求实现的业务功能。比如有些国家,很多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有补贴的,但是它在补贴的时候,它会强调,比如我必须要有什么功能,像我们在澳洲,它可能对有序充电要求比较高,可能跟它的补贴相关,是必须要实现的功能。
第六个,颜色上的规避问题,不同的国家,因为宗教、文化等等问题,有些文字的描述,包括色彩的展示是比较敏感的。
这个是我们在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包括充电平台,换电的平台,充电的,国际化的平台等等。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