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一场艺术家与医学家的跨界对话:如何用艺术守护青少年成长

adminddos 2025-09-30 10:52:02 1
一场艺术家与医学家的跨界对话:如何用艺术守护青少年成长摘要: ...

9月28日,在第五届“音乐无国界·千里共婵娟”迎中秋音乐盛典暨“心乐同行·青少年艺术呵护”公益音乐会举办之际,一场以“艺术如何呵护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于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实验剧场举行。论坛邀请了国际指挥大师、上海九棵树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指挥汤沐海、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门办主任杜昊、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团队活动部副部长何圣媛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持人李嘉,围绕艺术环境、兴趣培养、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话题,共同探讨艺术在青少年成长中的独特价值与实现路径。

艺术环境:从家庭氛围到心灵滋养

艺术源于生活,更应回归生活。在当下,我们应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艺术成长环境?围绕这一话题,舞蹈家黄豆豆以舞者与父亲的双重身份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认为,艺术环境应尊重孩子的天性,而非强加职业期待。“我特别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艺术的美,但并不一定要求他成为职业舞者。”他强调,家长应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重在培养他们善良、感恩和感知美的品质。

指挥家汤沐海则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陪伴与榜样的力量。他坦言,因工作繁忙,对子女的陪伴有所不足,但也因此更深刻地意识到,艺术工作者更应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问题出在家长身上。教育不仅是对孩子,其实也是对父母。”他呼吁艺术教育回归心灵沟通,减少功利色彩。

汤沐海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的父亲是一位导演,但他从未要求我必须学习艺术。小时候,家中藏书丰富,我最喜欢在书房里阅读。每天放学回家,除了看书,我还会坐在钢琴前——不是练琴,而是写我心里想的音乐。”正是这种不施加压力的家庭氛围,让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自然生长。

艺术与心灵:科学视角下的疗愈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从脑科学与临床实践角度,系统阐释了艺术对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她指出:“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与人类心灵的连接是与生俱来的。”从胎儿期聆听母亲吟唱的摇篮曲,到童年时期丰富多彩的艺术互动,艺术不仅能够促进多巴胺的释放、有效调节压力反应,更有助于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张劲松特别分享了一场为孤独症儿童举办音乐会的成功案例,强调艺术对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疗愈价值。

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门办主任杜昊则将关注点投向信息时代下面临心理挑战的青少年群体。他指出,当前儿童每日接收的信息量已远超其处理能力,容易导致认知碎片化与情绪波动。“简单地阻断信息源并非解决之道。”杜昊强调,“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和处理信息。”他建议家长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孩子的生活,通过艺术活动为孩子构建健康的情绪表达通道。

亲子关系:不干预的陪伴艺术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团队活动部副部长何圣媛分享了自己作为“90后家长”的育儿心得,提出“非干预式陪伴”理念。她认为,艺术表达应重体验轻技法,家长需克制教导冲动,鼓励孩子自由探索。“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过程中的共同体验。”她以带孩子观看儿童剧、学习架子鼓为例,强调艺术应为孩子提供“生活的出口”,而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任务。

这一观点得到了心理专家的认同。张劲松进一步指出,不少家庭在艺术教育中陷入了“批评式教育”的误区,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家庭本应是孩子心灵的港湾,而不该成为另一个压力来源。”她呼吁家长在艺术教育上不要太功利,让艺术成为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而非引发矛盾的焦点。

在亲子沟通层面,艺术也被视为一座重要的桥梁。黄豆豆分享了与女儿相处的经历:“我在排练厅练功时,她就在旁边看。她可以自由选择看或不看,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个环境。”他特别赞赏目前许多艺术平台推出的亲子下午场演出,认为这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也让艺术欣赏变得更轻松、更自然。

张劲松进一步强调了家庭艺术氛围的重要性。“有的家庭充满艺术气息,有的则相对严肃甚至压抑。”她建议,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轻松的艺术环境,比如播放音乐、聊聊艺术,“妈妈若随意跳支舞,孩子觉得有趣,可能就会跟着动起来。艺术氛围的营造应当如吃饭睡觉一般自然,无需刻意安排。”

杜昊从心理健康角度补充道,艺术能够直达情感深处,触及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心世界。他同样呼吁家长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支持孩子通过艺术进行表达,让艺术成为亲子之间情感联结的温暖纽带。

兴趣培养:自由探索与适度引导

关于兴趣培养,黄豆豆强调“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建议家长理性评估孩子的条件,避免将艺术视为逃避学业压力的捷径。“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具备专业背景,就更需要倾听专业老师对孩子的评估和判断。”他提醒,帮助孩子找到真正擅长的领域,比盲目追求艺术道路更为重要。

汤沐海则展望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未来图景。随着科技发展,他认为专业与业余的界限将逐渐消融:“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幻想,既真实又虚幻。”在他看来,对艺术的热爱远比技巧的打磨更为珍贵。

圆桌之上,艺术家、心理专家与教育工作者的跨界对话,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共识: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心灵的滋养。其本质在于“美育”,应以爱为初心,唤醒孩子对美的感知与追求,让艺术回归本真。

这一理念正在通过具体项目落地生根。据悉,由国际指挥大师汤沐海、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上海海国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挂职)徐遇晨共同倡议,上海海国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起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奉贤区卫健委共同推动的“心乐花园——艺术关爱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奉贤区开展12场音乐艺术呵护活动,涵盖音乐聆听、现场表演、即兴互动、音乐冥想及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体验等环节,旨在通过沉浸式、参与式的艺术实践,帮助青少年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