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中秋长假将至,多地宣布机关食堂将在长假期间对公众开放。
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宣布,国庆期间区委机关食堂首次向全社会开放,食堂提供自选套餐和桌餐两种供餐模式,自选套餐15元可享受四菜一汤和米饭。新闻中还特意提到,机关食堂离风景点——遗爱湖公园以及《大江东去》户外演出地东坡外滩不远。人们自然从食堂开放中读出了与民同乐、上下偕欢的“东坡遗风”。
此外,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宣布,将开放机关食堂,为游客、市民提供就餐服务,套餐价格为20元/份。湖北省赤壁市、甘肃省敦煌市等多地都推出了类似举措。他们有的开放食堂,有的开放机关大院停车,而且价格实惠、性价比高,可谓对游客展现了相当的诚意。
根据交通运输部分析预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停车、就餐的供求关系就难免出现紧张。那么机关大院的开放,可以说是为解决旅游供求难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食堂、停车开放的目的,不只是增加供给,更是开放、透明、平易近人的体现。机关单位作为地方的“代表”,其实是在向市民与远道而来的游客展现亲和力——机关单位将会尽可能为游客提供方便,提升假日体验。
以“小食堂”服务“大文旅”,让政府机关的形象更亲切、更有温度。这也是为什么类似新闻总能引发舆论关注,被解读为一种“宠客”的方式。
事实上,这样的措施并不是今年才有,几年前就陆续有地方开始尝试开放。比如早在2019年,扬州市政府食堂和衢州市政府食堂开始在部分小长假开放;从2021年开始,南京还开始推行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并先由机关事业单位做表率挖掘停车资源,向市民开放共享的独立停车院落,这比假日免费停车甚至更加彻底,等等。
这些做法逐渐从零星探索走向常态化,背后折射的是公共资源使用观念的转变。主动开放,不仅缓解了假期人流压力,也能更好地彰显公共服务的底色:政府机关大院不仅是权威、严肃的体现,也是亲民、开放的所在。
社会也期待这样的措施今后能更加普遍,逐渐探索形成制度化、长效化的机制,让更多公共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如果今后人们在假日出行时,无论到哪都很自然地去当地机关食堂歇个脚、吃一顿,那将是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景观,给人们假日出游增添一抹安心与温情。
另外也要看到,假日对于一地的管理者来说,要下的功夫也不只是食堂开放,市场秩序管理、食宿价格平抑、旅游纠纷介入等,都需要统筹兼顾、提前预案。我们更期待,通过文旅花式“宠客”,展现一个地方整体的治理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