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管涛:低利率时代更加呼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adminddos 2025-10-01 10:42:02 1
管涛:低利率时代更加呼唤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摘要: ...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状态是支持性的,总量也是比较宽松的,主要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预计未来低利率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低利率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经济转型

  从国内外经验看,货币紧缩可以遏制物价上涨,但货币宽松对于治理物价低迷的效果欠佳,因为后者通常涉及结构性问题,更多需要依靠结构性政策来解决。

  “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是理解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政策的重要逻辑出发点。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战胜与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关键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负债多本金少”是中国融资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提高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比重一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从去年的“新国九条”到“1+N”政策体系落地,再到今年 7 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已释放了清晰的政策信号。

  资本市场具有独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激励相容机制,有助于促进产业—科技—资本的良性循环。无论是壮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近期监管部门出台的“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增加居民财富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必须也可以内部可循环。扩大内需尤其是提振最终消费需求是必由之路。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财产性收入又是居民的四大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四五”规划明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今年初‌‌《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强调“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目前,中国居民财富中,不动产(房地产)多动产少,动产中又是存款多(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非存款少。随着“房住不炒”政策持续推进,居民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正逐步从不动产向动产转移,而在动产内部也正逐渐从存款向非存款转移。

  “新国九条”及其1+N政策体系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分红回报投资者、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及强化投资者保护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些政策旨在从投融资两端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为居民通过资本市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创造条件。同时,资本市场改革也推动机构投资者走向更理性、更长期的投资行为,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

  畅通政策传导

  美国“零利率+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之所以好于日本与欧洲,与其八成直接融资、两成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结构有关(日本与欧元区是各占一半,中国是三七开)。在美国,低利率可以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传导,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进而拉动投资和消费。而在中国,即便股市受益于货币宽松而上涨,但因居民财富中股票占比过低,正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亚洲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存在“重股市轻债市”的问题。由于亚洲地区债务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结果银行体系一出问题,就可能令社会融资体系陷入瘫痪。因此,汲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是,要大力发展亚洲债券市场。

  中国也存在类似问题。结果是,现阶段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下降,但企业信用债发得少,甚至因经济环境不好,导致其更难从债券市场融资。最终,企业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然而,银行信贷渠道的低利率传导普遍面临“梗阻”: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部门的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银行中介部门的放贷积极性不高。

  当前中国面临的“企业惜贷、银行慎贷”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唯有大力发展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丰富多层次、分散化的融资结构,才能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更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建设金融强国

  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是经济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强大的货币”位列金融强国的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首。形成与中国经济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即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是“强大的货币”主要内涵,也是其他五个“强大”的重要支撑。计价结算功能是最基础的货币国际化,投融资和储备功能才是更高层次的货币国际化。而后者有赖于金融高水平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既强调准入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的“边境开放”,更强调国内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边境后开放”。中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是资本市场的天然基因,开放是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中国要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基础制度,在推动本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更好支持和吸引境外主体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

  (作者系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