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的周期性寒潮裹挟之下,跨界追光者深陷困境。天宜新材(688033.SH)9月30日晚披露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及涉及诉讼的最新进展情况,截至公告披露日,天宜新材及子公司银行账户受限金额合计为13351.88万元,占该公司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的3.86%,占其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的74.52%。
其中,被冻结金额合计7880.38万元,银行账户处于止付状态金额合计5471.50万元。募集资金专户受限金额为11669.15万元,占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的77.12%。其中,募集资金专户被冻结金额6486.55万元,占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的42.87%;募集资金专户处于止付状态金额5182.60万元,占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的34.25%。
天宜新材表示,公司被冻结的流动资金规模较大,多数银行账户处于被冻结状态,对公司生产经营已造成较大影响,如公司诉讼未完结、账户持续被冻结,公司的正常经营将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该公司还涉及尚未结案被诉案件22起,涉诉金额合计约为2.26亿元(不含延迟支付的利息、违约金、诉讼费等),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的6.52%。
天宜新材称,目前,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仍在持续,公司各业务板块尚未恢复至周期前水平,负债较多,偿债能力有限,资金的短缺是公司现阶段主要矛盾。公司目前面临较多金融机构、供应商对公司及子公司欠款提起的法律诉讼事项,并对公司及子公司部分账户进行了查封冻结,如后续公司相关债务或欠款无法按期全额偿还,公司及子公司资产将面临被法院强制执行、甚至被拍卖的法律风险,企业也将出现流动性风险。
天宜新材的故事堪称光伏巅峰时期跨界转型的典型样本。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原本的核心业务是高铁粉末冶金闸片,2019年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2020年疫情突袭叠加行业竞争加剧,天宜新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正值快速上升周期的光伏行业进入其视野。2021年切入光伏热场材料领域之后,2022年11月,天宜新材宣布以2.7亿元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收购江苏晶熠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0%的股权。晶熠阳的产品为光伏石英坩埚,这是光伏单晶拉制系统中的关键耗材。
这起高溢价收购一度令天宜新材的转型颇具起色。其光伏新能源业务的营收从2022年5.85亿元飙升至2023年17.49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超80%。2022年,其碳基材料、石英坩埚为主的光伏新能源业务毛利率达51.87%,但到了2023年骤降20.35个百分点。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大跳水之后,2024年天宜新材的光伏新能源业务毛利率暴跌至-85.41%。
受此影响,该公司2024年计提了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全年归母净亏损达到14.95亿元,营收同比大幅下滑63.85%。今年上半年,天宜新材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17.26%;归母净亏损2.0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93亿元。
6月下旬,天宜新材宣布其石英坩埚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的投产时间从原计划的2025年6月30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该公司7月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业务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光伏新能源业务所处行业仍处于周期性深度调整期,行业内企业营业收入及毛利率亦处于周期性底部位置,当前公司整体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全年的业绩公司暂无法做出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