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之一,便是对于鲜的理解。在东亚尤其是中国,鲜一直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味觉认知,它可以来自于动物、植物、海洋或者是发酵,是氨基酸的全面表达,而在西方,鲜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表达,它更多是所谓“复合滋味的体验”,以一种主食材来带出冲击感,试图用这种直球打击来获取味蕾的另一种体验。到底哪种对于鲜的理解和表达更能被市场接受?在过往,答案或许很容易给出,可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拓展,人们对于食物、文化的理解也越发深入,鲜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理解,它成为了一种让人着迷、不断追求的味蕾体验。
从《山家清供》走出来的福建鲜味
闽菜的风头最近无两。这倒不是因为什么沙县小吃、闽南小食之类的馆子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也不是因为综艺节目里的闽菜名厨开始走红,而是因为当人们开始关注食材与饮食文化时,福建凭着良港与悠久美食文化史,自然而然地就会走到台前。
福州、宁德、晋江、厦门、石狮……在福建人眼里,世界上最好的海鲜,那必须是“本港产”。养在水缸里的海鲜自然是好,但要是能去到鱼排吃养在海里的,那体验自然更佳。至于厨师们的烹饪灵感,那自然是需要各地采风,当然,也有另一本妙书——《山家清供》,里面记载的那104道佳肴及烹饪方法,倒也是给当前的闽菜厨师提供了不少灵感。
人称“燕哥”的陈亚燕,15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厨房生涯,如今已是闽菜大师、闽菜推广大使,出自他手上的佳肴美馔数不胜数,其烹饪风格如今也越发精细、清淡与典雅,《山家清供》就是他极为推崇的一本闽馔经典之作,不少菜品的灵感就是来自其中。
泉州鸭汤拨小蚌就是其中之一。《山家清供》里有关于“山海兜”的记载,说的是将春季鲜嫩的笋蕨和新鲜的鱼虾切成块状,用汤泡裹蒸制,再加入熟油、酱、盐、胡椒等调料搅拌均匀,最后用粉皮覆盖,放入盏中蒸熟。吃的是山珍的清甜,又不缺海产的鲜美。陈亚燕以此为灵感,将未下蛋的番鸭为主料,加大量姜进行汤底熬制,吃的是水禽的鲜与甘。小蚌指的是小象拔蚌,开片之后在滚汤内来回波动,待时机一到,便会被放入碗中,冲下鸭汤之后,盖盖上桌。吃的时候汤味鲜而蚌脆甜,欲罢不能。

泉州鸭汤拨小蚌
此馔之外,还有一道极其讲究食材的时令菜,沙茶大九节。所谓“大九节”,其实就是体型更大的九节虾,刚刚开海的九节虾肉质饱满硬实,开片之后肉质弹牙鲜甜,因为量少而更显珍贵。沙茶流行于马来西亚、印尼一带,当地也叫“沙嗲”,传回福建之后,其风味进行了改变,大量花生酱的加入使其越发浓厚,陈亚燕的沙茶有着他自己的秘方,浓烈的香气和包裹感,让食物的滋味变得愈加丰富。片开的九节虾受热成虾球,裹满沙茶,咬上一口,虾肉的鲜甜与矿物质味道和辣椒、海鲜干、淡淡的蒜味与花生酱香气融合,仿佛口腔里的万花筒,实在是痛快。但大九节虾不常有,如果你喜欢海味的话,沙茶煮东山大鱿鱼也是极好的选择。

沙茶大九节
熬煮56个小时的一碗牛肉汤
如果要说和中国人饮食观念最为相似的西方菜系,那么意大利菜想来会第一个跃入我们的脑海——同样地热爱碳水、同样地大量使用应季食材、同样地会在烹饪中加入大量蔬菜,以及同样地对“妈妈/奶奶/外婆的味道”有着强烈的念想。
今年28岁的Dario是个有着丰富意大利生活经验的温州小伙,他懂中国人对于食物的热爱与喜好,知道“温度”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也对意大利菜研究颇深,从小在意大利庄园里长大的他,知道“风味”对于意大利人的重要性,一道耗时56个小时才能制作而成的牛肉汤,是他对于中意味蕾关于滋味之理解的最佳表达。
以使用了洋葱、西芹等原料的蔬菜汤作为熬制牛高汤的“水”来进行长时间的吊汤,从而保证汤汁的鲜甜醇厚,之后再将其澄清,以获得牛清汤。同时,Dario还会将切好的大量菌菇加盐和百里香,将其用保鲜膜封好之后直接送入蒸箱蒸制几个小时,以利用温度来萃取菌菇原汁,形成风味极其浓郁的菌菇汤。等牛清汤和菌菇汤全都处理完成,Dario便会利用高温牛清汤与低温菌菇汤的对冲来完成最终的步骤,“这是一道在上世纪中叶非常流行的意大利汤品,但因为工序复杂、耗时太长而逐渐被遗忘,”Dario说,“我想要把这道菜复刻出来,让更多的食客可以看到意大利菜本身对于汤的坚持,而这也跟中餐里对于汤的重视,如出一辙。”

牛肉菌菇汤
这道汤到底有多好喝?从入口时候的菌菇鲜味,再到后期奔涌而来的浓郁牛肉味道,你能感受到汤本身的厚重醇鲜与甘甜,但却并不会有任何多余调味料带来的压力,“除了制作菌菇汤时加的盐之外,其他都没放,有没有一点中餐里顶汤的感觉?”Dario几乎每一次都会问食客关于这道汤的反应,而惊讶与空盘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关于江南鲜味的淮扬故事
淮扬菜是中餐里的瑰宝。这倒不是什么胡言乱语,而是其本身发生发展的历程决定的,再加上当前消费者对于精湛刀工、顶尖调味的追求,淮扬菜更是直上青云。在上海,要吃淮扬菜,桂花楼不得不提。
以前的桂花楼以传统淮扬菜见长,随着石强师傅的入主,其对于创新的追求也让此地的菜品变得更有意趣。以淮扬风味为原点,他将“精细”的概念进行不同维度的拓展,比如招牌的翡翠文思冠顶饺,就是将文思豆腐羹和粤菜里的冠顶饺的融合,既有淮扬刀工的体现,又符合创新之意,叫人耳目一新。

翡翠文思冠顶饺
鮰鱼一锅鲜,是一道很有意思的烩菜。五斤左右的长江鮰鱼配以罗氏虾、青蟹及鲍鱼等食材,通过精准的火候控制,让河鲜的醇厚与海鲜的甘甜巧妙融合,口感扎实中又带有一丝灵动,端的是江南的顶尖鲜味。

鮰鱼一锅鲜
必须要推荐的当属虾籽红汤面——这就是淮扬菜里最不经意但又最惊艳的存在。再寻常的店家也总有自己的独家酱油,面条煮完之后卧在酱油、猪油、胡椒粉、虾籽调好的红汤里,撒上青蒜叶,这是最寻常的虾籽红汤面,讲究的则要从汤底开始。石强的做法是先将鸡爪、 五花肉、猪皮、牛肉煸炒后吊汤,从开工到基本成型需要将近6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再等待一夜让汤料自然沉淀,面上的清汤才能用来制作红汤面,如此这般的红汤面,作为就餐后的最后一口,妥帖自不必多言。
乘着菌菇的尾巴去捉鲜味
比起去年,菌菇季的概念似乎显得淡了不少,但对于热爱这份独特土地之鲜的人来讲,菌菇就是自然在雨季里最伟大的馈赠,不仅要吃,还得抓住当季的尾巴,方才能开始下一年的期待。蔡澜点心,最初倒的确是因为蔡澜先生而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菜品本身的吸引力开始逐渐显现——从经典的叉烧包,到创新的红米肠,味道好,才是关键。

脆脆墨鱼凤眼饺
小炒肉鲜菌饺,吃的是现炒五花肉和菌子的结合,间中加些辣椒,咸鲜中透露出微辣,很是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脆脆墨鱼凤眼饺,属于是很有代表性的创新之作。凤眼饺因形似“凤眼”而得名,蔡澜点心的出品在其上额外增加了黑色颗粒,坦率地说,从视觉上来看,这倒的确很有些鱼子酱的效果,不过其采用的却是具有爆珠感的鱼子,搭配脆嫩的墨鱼肉内馅,你吃的是口感上的层次变化,而且钱包也并不会因此出血。至于黑松露鲜菌饺,那个算是“菌菇荟萃”,各式菌菇被切成小块小丁,包裹之后加入黑松露酱做内馅点缀,刚上桌便是黑松露的浓烈香气,要在嘴里是黑松露香气与菌菇木质香气、土壤气息的结合,至于口腔,那当然是满满的菌菇鲜味,等吃完这道,便也是“此后更无鲜味”,赶紧再吃上一些甜品,便能收获接下来的快活假期了。

黑松露鲜菌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