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在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下,仅过了 8 小时,哈马斯即宣布接受 "20 点计划 ",同意退出加沙。笔者认为,这一表态可被视为事实上 " 投降 "。
2. 哈马斯的迅速低头,背后是多国对其表态发生重大转变。阿拉伯国家的倒戈切断了哈马斯的外交生命线,伊朗的惨败则摧毁了其战略根基。
3. 特朗普的 "20 点计划 " 看似宏大,实则空洞,回避了最根本的问题,巴勒斯坦建国前景依旧遥远而模糊,真正的解决方案,必须包含巴勒斯坦的声音,承认他们的苦难、尊重他们的尊严。
作者丨唐驳虎
9 月 29 日,美国白宫南草坪上演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大戏: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并肩而立,宣布推出一项名为 " 加沙 20 点和平计划 " 的重磅方案。
该计划内容涵盖立即停火、人质交换、以军分阶段撤军、解除哈马斯武装、成立由国际机构领导的过渡政府,并提出组建 " 国际稳定部队 "(ISF)维护安全。
然而,这并非一份对等谈判文本,而是一份单边主导的战后秩序蓝图。所有关键条款均单向施加于哈马斯——必须释放所有人质、上缴武器、放弃治理权、接受外部监管;而以色列只需象征性撤军,并保留边境 " 安全缓冲区 "。所谓 " 不占领 ",实为变相驻军的文字游戏。
" 最后通牒 " 时刻:从强硬表态到军事压境的 48 小时
起初,哈马斯表现出强硬姿态。10 月 2 日,哈马斯军事委员会成员哈达德明确表示:" 特朗普的停火计划旨在终结哈马斯,我们准备继续战斗。"
仅过一天,局势急转直下。美东时间 10 月 3 日上午 10 点,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最后通牒:
哈马斯必须在美东时间 10 月 5 日下午 18 点前接受 "20 点计划 ",否则将面临 " 前所未有的地狱般打击 "。
就在和平方案公布前后,美国一系列军事动态,揭示了真正的战略意图:
多架美军 C-17 运输机、KC-135 加油机接连降落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运送大量来自美、英、德三国的作战物资;
" 福特 " 号航母战斗群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地中海;特朗普表示,这是哈马斯的 " 最后一次机会 "。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如果哈马斯拒绝该计划,我将全力支持以色列完成摧毁哈马斯威胁的任务。"
这些信号强烈暗示:华盛顿正在为可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准备。一旦哈马斯 " 如期 " 拒绝,以色列便可在美国全面支持下重启高强度进攻,而美军则以 " 维稳 " 或 " 护航 " 名义深度介入。
从拒绝到屈服:哈马斯在 8 小时内让步
仅仅过了 8 个小时,哈马斯发表正式声明,宣布接受特朗普 "20 点计划 "。核心内容包括:
同意根据协议释放所有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含遗体),前提是具备实地交换条件;
同意把加沙地带管理权移交给一个由独立技术官僚组成的巴勒斯坦机构;
更关键的是,哈马斯同意了特朗普计划中的最关键要点:哈马斯退出加沙。这一表态被视为事实上 " 投降 ",意味着其武装抵抗时代的结束。
哈马斯副主席穆萨 · 阿布 · 马尔祖克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直言:" 我们将就本运动及其武器的前途展开谈判。" 他强调,武器将移交 " 未来的巴勒斯坦政权 "。这是哈马斯历史上首次公开承认自身武装地位的终结。
从拒绝到妥协,仅用不到 8 小时。这不是战略调整,而是生死抉择。不是因为认同,而是因为别无选择。
特朗普最后通牒生效,哈马斯实质 " 投降 "
根据 "20 点计划 " 中的第 13 条,哈马斯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加沙治理,必须解除武装,并撤出加沙。所有军事、恐怖及攻击性基础设施,包括地道和武器生产设施,将被摧毁且不得重建。
计划还明确规定,加沙地带将在独立监督员监管下实施非军事化进程,包括通过商定的退役程序永久停用武器等,所有步骤均须经独立监督员核实。
"20 点和平计划 " 实质是让哈马斯全面投降,对哈马斯而言,这并非谈判,而是无条件投降。
内塔尼亚胡称此方案满足了以色列所有战争目标:全面消灭哈马斯、解救所有人质、消除加沙对以的安全威胁,这三点在该方案中均可实现。
中东变天:阿拉伯世界集体倒戈,孤立哈马斯
哈马斯的迅速低头,背后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系统性抛弃。
曾几何时,卡塔尔是哈马斯事实上的海外总部,多哈为其提供资金、媒体平台与外交通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高调声援 " 抵抗运动 ",称其为 " 自由战士 ";沙特、埃及等国虽不直接支持,但也长期默许其存在。
但如今风向剧变。2025 年 7 月 29 日,在沙特与法国共同主持下,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多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纽约宣言》,明确提出 " 一国、一政府、一部法律、一杆枪 " 的治理原则,要求:
巴勒斯坦领土的安全与治理必须由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 完全掌控 ";
哈马斯必须结束在加沙的统治,将其武器移交给中央政府;
哈马斯要在国际监督下完成解除武装、复员与重返社会(DDR)进程。
该宣言获得沙特、阿联酋、约旦、埃及乃至巴基斯坦、印尼等八个主要伊斯兰国家联合支持,形成对哈马斯的 " 政治死刑判决书 "。
中国也在一个月后正式宣布加入《纽约宣言》。中方支持 " 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实现对全境管控 ",标志着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倡导 " 政治包容 "" 联合执政 ",转向支持 " 权威重建 "" 统一治理 "。
中国的加入,为《纽约宣言》注入了全球南方大国的合法性背书,也凸显出哈马斯在国际道义支撑上受到重大打击。
伊朗溃败:" 抵抗之弧 " 全面崩塌
如果说阿拉伯国家的倒戈切断了哈马斯的外交生命线,那么伊朗的惨败则摧毁了其战略根基。
作为 2024 年 10 月 7 日 " 阿克萨洪水 " 的幕后总策划、大金主,也是 " 抵抗轴心 " 的总后台,伊朗曾耗费四十年时间,先后扶持哈马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等代理人网络,也就是 " 什叶派新月之弧 "。
然而自 " 阿克萨洪水 " 两年来,这一联盟遭遇以色列为主的毁灭性打击:
黎巴嫩真主党,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遭到以色列 " 斩首行动 " 式清除,高层领导集体死亡,中层骨干全员受伤,组织功能几近瘫痪,被迫与黎巴嫩政府谈判缴械,退出历史舞台;
叙利亚阿萨德政权,2024 年底在 13 天内被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推翻,持续 54 年的亲伊朗家族政权覆灭,伊朗失去通往地中海的战略走廊;
更严重的是伊朗自身:2025 年 6 月,以色列空军突破几十年来的 " 红线 ", 悍然出动 F-35 千里袭击革命卫队 1、2、3 号将领,夺取西部制空权;以色列战机白天凌空首都德黑兰,任意轰炸。
这是伊朗首次在本土遭受外国空军大规模攻击。当策划 " 阿克萨洪水 " 行动的幕后金主自身难保,哈马斯的外援链条也随之断裂。
弹尽粮绝:为何哈马斯只能 " 投降 "?
在多重围剿下,哈马斯已陷入绝境:
在军事上,辛瓦尔、哈尼亚等核心领导人相继被定点清除,指挥系统几近崩溃;隧道网络被毁,火箭产能瘫痪。
在财政上,伊朗断绝援助,卡塔尔资金通道收紧,组织运转难以为继;
在道义上,10 月 7 日屠杀造成 1200 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引发全球谴责,连传统盟友也与其切割;
在政治上,中东阿拉伯国家联合提出的《纽约宣言》,剥夺其合法性。
这不只是一场军事歼灭战的胜利,而是一次系统性围剿的结果——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高压、内部瓦解四管齐下,最终迫使哈马斯低头。
正如一位巴勒斯坦官员所言:" 他们不是不想打,是再也打不下去了。"
"20 点计划 " 本质:一场胜利者的单边清算
而所谓 " 和平计划 ",实为以色列与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蓝图。除了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投降,其核心条款还包括:
哈马斯必须 72 小时内释放所有人质;
在国际监督下永久解除武装,地道与武器工厂全部摧毁;
加沙由 " 非政治性技术委员会 " 管理,受美方主导的 " 和平委员会 " 监督;
以色列保留边境 " 安全缓冲区 ",美军可组建 " 国际稳定部队 " 驻防。
而对巴勒斯坦人最关切的问题——以军撤军时间表、领土归还、建国路径——却语焉不详。特朗普甚至回避 " 两国方案 ",仅称 " 巴勒斯坦人民有建国愿望 "。
特朗普的 "20 点计划 " 看似宏大,实则空洞。它许诺重建、就业、援助与宗教对话,却回避最根本的问题——巴勒斯坦人的政治权利与民族自决。
特朗普的 "20 点计划 " 中的第九点,巧妙地将巴勒斯坦建国的问题隐藏了起来,这一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愿望,但没有明确提及两国的解决方案,巴勒斯坦建国前景依旧遥远而模糊。
如果这场战争的目标真是和平,那么谈判桌就不应只坐着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这不是谈判,是投降书;不是和平,是征服的合法化。
真正的解决方案,必须包含巴勒斯坦的声音、承认他们的苦难、尊重他们的尊严。否则,无论多少 "20 点计划 ",都不过是在为下一场爆炸写序章。
结语:强权书写的历史,没有正义的和平
当加沙民众走上街头庆祝停火,我们不应忘记:这场战争造成逾 6.6 万人死亡(世卫组织数据),70% 为妇女儿童,另有近 17 万人受伤,数千人失踪。约 1800 名医护人员和 543 名援助人员遇难。
哈马斯固然犯下暴行,但真正的根源是以色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占领、封锁与定居点扩张。内塔尼亚胡政府一面高喊 " 反恐 ",一面加速吞并约旦河西岸 E1 地区,公然宣称 " 永远不会允许巴勒斯坦国存在 "。
如今,特朗普 "20 条计划 " 要求哈马斯 " 放下武器 ",却不要求以色列 " 结束占领 "。这种单向裁军,注定无法带来持久和平。
历史一再证明,靠武力强加的秩序无法持久。当一方被要求无条件投降,另一方却无需付出实质代价时,所谓的 " 终结冲突 " 只会埋下更深的仇恨种子。
哈马斯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只要压迫仍在,新的 " 哈马斯 " 终将诞生。而所谓的 " 中东和平 ",不过是新一轮循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