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亲测“巴厘岛体校”:我在澳洲后花园,卷一个月硬核健身|“不基础”旅行

adminddos 2025-10-06 07:56:04 1
亲测“巴厘岛体校”:我在澳洲后花园,卷一个月硬核健身|“不基础”旅行摘要: ...

文|林泽君

国庆假期前一周,我从上海直飞巴厘岛,航程六小时,第一次踏足赤道以南的南半球。这才意识到,那个常被提及的地方,原来离我们如此遥远。

飞机是宽体客机,舱内几乎一半都是金发碧眼的乘客,恍惚间还以为正飞往欧洲,差点忘了印尼仍属亚洲。由于靠近澳大利亚,巴厘岛早成了澳洲人眼中的“后花园”——阳光、沙滩、冲浪和火山,加上相对低廉的物价,让赚澳元的人在这里过得轻松如呼吸。岛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度假村,也吸引着众多澳洲家庭前来度假。

出发前,一位朋友对我说:“巴厘岛就像个大农村。”我起初半信半疑,毕竟它作为成熟旅游胜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飞机凌晨落地,机场却依然人潮涌动,热闹得像菜市场。提前办好的电子签证十分便捷,付款后秒出签,扫码过闸,几分钟便丝滑入境,护照上不留痕迹,轻松获得一个月停留期。

巴厘岛的Wanderlust,据说是亚洲最大的Crossfit场馆。

我决定利用这一个月,住在仓古,沉浸式体验这里的运动氛围。这里在社交媒体上被戏称为“印尼体校”——白人不仅带来了轻食文化,也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健身房,数量之多、设施之专业,与当地略显破旧的基础设施形成强烈反差,割裂感十足,令人瞠目。

巴厘岛运动氛围卷疯了

巴厘岛的仓古毗邻海岸,开发程度虽不及水明漾、库塔或乌布,却格外受白人群体青睐。走在街上,目之所及几乎全是年轻的欧美面孔。巴厘岛仓古的道路狭窄、路况复杂,摩托车是这里的主流交通工具——而白人们似乎早已驾轻就熟,在仓古曲折颠簸的小巷中穿梭自如,如鱼得水。有些路段之混乱,初看真叫人“眼前一黑”。

尽管摩托车流如关不住的水龙头般源源不断,但当地驾驶文化却出奇地有序:人人都戴着头盔,车速虽快,却会规范打灯,也懂得礼让行人。此外,巴厘岛还有一种特色职业:稍大些的商店或公共场所门口,常站着专门拦车引导的保安,协助顾客顺畅进出停车场。路边也有专人帮忙拦车、指挥停车,每次服务收费2000印尼盾,约合人民币一元。

巴厘岛仓古拥挤的街道,混乱中又带着些秩序。

满街的日产摩托车在窄巷颠簸中呼啸穿行,而仓古的“卷”,远不止于交通——健身,才是这片土地真正奔涌的血液。在巴厘岛的仓古,几乎每个清晨,免费的跑步活动都会如期而至。六七点钟,人群在咖啡店门口聚集,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完成热身,随后便向着晨光进发。队伍穿过尚未完全苏醒的街道,掠过凝结露水的稻田,沿着蜿蜒的海岸线奔跑,距离从四公里到十公里不等。

我刚来的那几天,也加入了一次这样的晨跑。天还未亮透,众人已齐刷刷骑着摩托车抵达,几乎全是白人面孔——上一次见到如此阵仗,仿佛还是在一部美剧里。他们如约而至,沉默而有序,像参与一场默契的朝圣仪式。每个人肌肉饱满,线条分明,腹肌清晰可见,宛如一群行走的手办模型。天光未亮,他们已开始“卷”了起来。

晨跑活动后,大家在咖啡店吃早餐,健身爱好者开始了“随地大小练”。

巴厘岛的冲浪文化早已融入岛屿的呼吸。街头巷尾,无处不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冲浪板店随处可见,就连寻常杂货店的墙角,也常倚着一块旧板。我起初住在离海不远的地方,日夜能听见哗哗的浪声。直到某个白天真正走到海边,才被眼前的景象击中——我从没见过这样大的浪,而浪里竟藏着人。他们随波起伏,在大浪未至时,如沉睡般平贴于冲浪板上,仿佛无事发生;一旦潮水涌起,便瞬间跃起,驭浪而行。

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健身

动身之前虽做足功课,但终究要实地探查才敢落定。我特地留出三天,只为敲定未来一个月的住所与健身房。租下一辆摩托车,便开始逐家探访备选的四五家场馆。

偶然发现,绕过线上平台直接联系房东,租金竟能便宜不少——最终在健身房附近,以每月约3400元人民币租下一处公寓单间。健身卡则选了Nirvana,月费1500出头,从此开启被课程表支配的日子。

健身房的上课现场,每节课都很多人。

我向来习惯团课氛围,一个人练太难坚持。Nirvana的课程从清晨七点排到晚上八点,瑜伽、拉伸、冥想、CrossFit、Hyrox……几乎每小时都有新内容。这里设施也够全:自习区、泳池、桑拿、按摩区、餐厅一应俱全,且早上六点就开门,深夜十一点才歇业,不管练不练,都能在这待上一整天。

健身房的大泳池,傍晚躺在沙发上吹着凉风是最令人放松的。

办卡八天,我已刷完29节课,把所有项目试了个遍。如今每天在健身房耗上四五个小时,生活轨迹简单得像一条直线:骑车去健身,再骑车回住处。有位能讲中文的华裔教练问我:“来这么久了,都去哪儿玩了?”我怔了一下,唯一称得上“景点”的,大概是超市。为采购生活用品,我已骑着摩托逛遍仓古、水明漾和库塔的大小商超。至于网红攻略里的罗威纳海豚、佩妮达岛、乌布梯田、乌鲁瓦图寺、蓝梦岛蓝湖……我一个都没去。

旅居的心境与寻常旅行不太一样,节奏舒缓,不再赶着去景点打卡。只要安顿好食宿交通,随便一个凉快的地方,就能悠闲地待上半天。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闲适,并不让人觉得空虚,反而有种踏实而满足的感觉。有时在健身房的公共自习区坐着,氛围像极了大学图书馆。晚上十点后离开,看见自习室依旧灯火通明,恍惚间又像是刚下晚自习,正要走回宿舍的路上。

至于吃饭,开头几天还满世界找中餐,后来渐渐开始研究起谷歌地图上附近的本地餐厅,一家家查评价、挑环境,专找那些干净又地道的去处。在印尼,warung 指的是街边小餐馆或杂货铺,招牌上带这个词的,通常更本地化,也更有烟火气。我第一次尝试的是一家自选式warung:先选米饭,再搭配各式小菜,最后选饮料、付款,整个过程像极了在国内吃自助快餐。价格也亲切,人均二十出头就能吃饱,丰俭由人。

当地的“便宜饭”就是自选快餐。

不过巴厘岛的街头也常有“小插曲”。这里不少狗——有的是流浪狗,有的是店家散养的,从不拴绳,随意躺卧。在一家餐厅里,我看到一只大狗睡得正香,觉得可爱,伸手想摸摸它的头,没想到它突然凶起来,张嘴划到了我的食指。虽然只破了一点点,但还是不敢大意,在店里简单用碘伏消毒后,赶紧去找医院打狂犬疫苗。这一趟花了八九百人民币,幸好出发前买了旅行险,能报销,也算是一堂“安全课”。

当然,温暖的回忆更多。印象特别深的是另一家小店,老板竟会说中文,聊起来才知道是马来西亚华人在巴厘岛开的。口味出乎意料地合拍,连奶茶都和小时候喝的台式珍珠奶茶一模一样。后来几乎天天都想去,价格不贵、味道亲切,还能偶尔用中文聊上几句——那种感觉,真好。

健身房里各种难度的课都有,健身小白也能跟上节奏。

国庆假期期间,健身房里的“一日体验手环”明显多了起来。不少在旅途中的人抽空前来,沉浸于巴厘岛独特的运动氛围中。听说澳大利亚为鼓励大众健身,将10月8日定为全国“香蕉日”:当天只要带一根香蕉前往参与活动的健身房,就能免费体验锻炼。这类活动轻松有趣,降低了健身的门槛,也让更多普通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其实,一段美好的旅行,未必要全部浓缩在朋友圈的九宫格照片里;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甚至是一场自我更新的起点。

(林泽君:媒体人、旅行博主。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