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 " 职业水军 " 伪造减肥奇迹,假借 " 过来人 " 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属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 10 万元罚单。
这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 " 职业弹幕人 " 首案。

(图源:央视新闻)
啥是 " 职业弹幕人 "?
今年 6 月,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直播销售一款名为 " 燃咔果冻 " 的食品。直播间里," 真给力,3 颗就瘦了 3.2 斤 ""3 天成功 7 天破平台期 " 等夸张弹幕不断刷屏,吸引消费者下单。
但通过 IP 分析和用户行为建模,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涉嫌购买第三方服务,批量发送虚假弹幕。
这些操控虚假账号刷屏的团伙,就是 " 职业弹幕人 "。
这些人会在直播、短视频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弹幕,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制造虚假流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辉认为," 职业弹幕人 " 本质是 " 网络水军 "。在直播行业,头部主播占据绝大部分流量,中小主播便通过差异化竞争谋求出路,譬如误导电商平台推荐算法,优先推送直播间等," 职业弹幕人 " 便应运而生。
消费者把他人体验作为决策参考,也为 " 职业弹幕人 " 提供了土壤。这些水军伪装成 " 过来人 ",分享虚假好评,利用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放低戒备,进而推动产品销量。
陕西榆林的严女士告诉岛妹,她的母亲购买了宣称 " 能包治百病 " 的羊奶粉,因为 " 直播间里好几万人买,很多人发弹幕说好喝,营养又健康 "。严女士前脚打电话退了羊奶粉,母亲随后又在别的直播间下单黄芪," 管也管不住。"
" 职业弹幕人 " 是怎么运作的?
2021 年,有媒体调查到,部分用户在 QQ 等平台兜售斗鱼直播平台的刷弹幕软件。这种软件能设置弹幕发送频率、内容等,并同时给很多直播间发送;
2023 年,安徽亳州警方打掉一个非法经营犯罪的 " 职业弹幕人 " 团伙,该团伙假扮商贸公司,招聘员工 " 养号 ",每人操作 30 台手机,提前输入话术,直播时按话术评论,跟播互动、刷好评弹幕。
这都只是 " 职业弹幕人 " 的冰山一角,背后或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丽红分析," 职业弹幕人 " 行为至少涉嫌违反四部法律的相关规定——
" 职业弹幕人 " 的虚假宣传,属于 " 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 ",违反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未尽到 " 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 义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违反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网络运营者 " 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 的规定;
若以营利为目的,长期大规模从事此类活动,且经营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时,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非法经营罪。
周辉强调,若 " 职业弹幕人 " 推广的食品、保健品存在安全问题,行为性质将从 " 扰乱市场秩序 " 升级为 " 侵害人身权益 ",法律评价也将从行政处罚上升至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如何治理 " 职业弹幕人 " 乱象?
周辉认为,监管部门通过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团伙,能够有效遏制 " 职业弹幕人 " 发展势头。
负责上述生物科技公司一案的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相关工作人员称,本次执法检查,首次将直播刷评行为纳入 " 编造用户评价 " 执法框架,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法律适用范本。
工作人员通过解析直播回放、聊天记录与转账流水,突破账号虚拟化、交易隐蔽化的技术壁垒,为后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作为直接管理者,相关平台必须加强技术防控。马丽红建议,升级 AI 识别系统,实时拦截异常弹幕;严格执行实名制,对异常账号限流、封号;建立弹幕内容追溯机制等。周辉称,对高流量、高成交直播间,应建立人机结合的重点监看机制。
消费者也需提高警惕。周辉提醒,要谨慎对待低价商品、绝对性话术,保留交易凭证和商品证据,发现问题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