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能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高阶形态,有预测表明,智能经济有望推动全球GDP年增长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久动能。”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AI焕新,产业共赢”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上说。

杨杰表示,当前,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式进展,技术能力、经济效益“两个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高效学习等方面比肩甚至超过人类水平,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开启碳硅融合的文明新形态,创造广阔的发展新机遇。
在此方面,杨杰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智能倍增”,激发社会发展新红利。当前,以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为“躯体”,以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为“神经中枢”的硅基生命,正迎来群体性涌现。未来,随着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载体的广泛普及,硅基个体数量有望超过全球人口总量,成为社会劳动力和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形成新的“人才红利”,出现新的“360行”。
二是“时空倍增”,释放数实融合新潜能。随着具身智能、世界模型、AI自主演进等前沿方向持续突破,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实时、精确地映射现实世界,孕育“数字孪生工厂”“元宇宙实验室”等全新场景。未来,数字空间容量有望达到全球陆地面积数倍,推动社会发展边界从“有限物理世界”到“无限数字时空”拓展,显著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是“效能倍增”,点燃智能经济新引擎。个性化智能体、人机协作生产、分布式交易等新业态,正推动形成超大规模协同创新网络,驱动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创新速度的指数级提升,加速智能经济的蓬勃兴起。
信息通信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进入“AI+”时代,中国移动能做什么?
对此,杨杰指出,进入“AI+”时代,中国移动一方面牵引科技创新,突破一批AI原创成果。另一方面,带动产业创新,培育多元AI原生服务。
站在人工智能演进的关键节点,杨杰也归纳总结中国移动在做的事情。比如,在着力锻造一流科技创新成果方面,一是突破核心能力,推动“九天”基础大模型升级至3.0版本,攻关百万级上下文解析、多模态复杂任务推理、行业知识深度理解等特色能力,打造技术领先、好用易用、自主可控的模型基座;二是创新技术架构,自主研发多模型和智能体聚合服务引擎MoMA,实现大小模型、不同模态、各类工具链与智能体的自主选择、最优匹配;三是探索前沿领域,重点布局智能体网络、世界模型、AI自主演进等前瞻方向,确保AI不仅能做事,还能做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事。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中国移动“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3.0发布。中国移动方面介绍,模型突破性采用可扩展至万亿级的MoE架构,以15T token多阶段配比预训练数据与全流程治理体系强化推理能力,创新构建113域×53能力的二维分级后训练框架,结合动态强化学习策略,驱动复杂推理能力提升35%。在GPQA-Diamond评测中,“九天”以77.67分斩获全球第二,超越DeepSeekR1和Qwen3。
此外,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在会上揭牌,这是中国移动专门重组成立的集人工智能领域研发运营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化机构,其前身是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九天”人工智能团队,通过中移九天公司(九天研究院)“一门两牌”机制,致力于实现一流的AI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和一流的AI创新成果转化。
“回顾历史,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蒸汽机一方面通过‘齿轮’的升级,实现功率、稳定性等性能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杠杆’的引入,成为能够在工厂制造、铁路运输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通用动力源,进而带动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升。如今,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AI的发展正处在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全面落地的重要拐点。”杨杰说,中国移动愿携手各界,打造“AI+”时代的“新齿轮”和“新杠杆”,共闯AI技术无人区、共育产业创新试验田、共建碳硅共生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