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你们怀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银幕形象,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中这样说道。12岁就投身革命文艺事业的田华,近80年的艺术生涯里,始终将舞台和镜头当作服务人民的阵地。
在《百年巨匠》“当代人物肖像摄影展”项目拍摄现场,96岁的田华老师,银发如雪,目光清亮,仿佛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下的不仅是沧桑,更有一份历经淬炼的从容。这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老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何为“艺术为人民”的信仰。从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到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到“人民艺术家”,她荣誉无数,但田华最珍视的始终是“人民”二字。她将荣誉视为起点,而非终点,即便年近百岁,仍坚持参加公益演出,授课等活动,发光发热、启迪后人。


1950年,电影《白毛女》的导演组从全国海选中发现了她。这位经历过母亲早逝、债主逼债的姑娘,将“喜儿”的苦难与抗争演绎得淋漓尽致。她说:“推碾子、割谷子的动作不用演,那就是我的生活。”影片上映后,“北风那个吹”的旋律传遍大江南北,此后,《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法庭内外》的尚勤等角色,无一不浸润着她对人民的深情。田华以自己的从艺经历为例,给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们送上了殷切嘱托:“自己一辈子做好演戏这一件事,最大的动力来源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观众的深厚情感。”
田华的表演信条朴素却深邃:“生活是艺术的根。”为了贴近角色,她曾扎根河北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为了演好《法庭内外》的法官,她研读法律条文至深夜。她说:“演员的眼泪若是假的,观众的心便不会真。”她希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要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才能让角色有血有肉,一定要扎根生活,扎根群众,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不怕吃苦,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田华用一段朗诵,给广大青年朋友,送上了她的祝福。
《你们和我们》(选段)
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
你们年轻总是写在脸上,
我们年轻总是藏在心房;
你们做梦,我们也做梦。
你们做梦充满了遐想,
我们做梦从来不去多想;
你们有爱情,我们也有爱情。
你们的爱情讲究的是热烈奔放,
我们的爱情讲究的是日久天长;
你们是财富,我们也是财富。
你们的财富在于来日方长,
我们的财富在于饱经沧桑!
(视频 | 郭蕾 马征 刘禹森 杨阳 魏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