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券业行家
曾在《诚信罚单,中证协剑指老牌机构神光咨询》一文点评的老牌机构,因为“公开发布不实信息”,收到了监管双罚。
合规问责
进入8月,山东证监局火力全开,剑指老牌投资咨询机构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神光咨询)。

公布于今年8月1日的〔2025〕60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载明,山东神光咨询“对从业人员的合规管理和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存在公开发布不实信息的情况”。
依据《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山东证监局对山东神光咨询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限期30日提交书面报告。

谁在不实
彼时行家还在猜测,究竟是谁发布了不实信息。8月5日,山东证监局又更新公布了新的罚单,对这位公开发布不实信息的当事人李慧予以监管警示——与机构罚单“责令改正”相比,这一处罚程度较轻一些。

搜索发现,神光现有的883名从业人员中,并无其登记执业信息,或已经离职注销。
相继公开的两份罚单,仅提及“公开发布不实信息”。但未具体说明当事人是何时、通过何种渠道(如自媒体、公开报告、客户沟通等)发布了何种不实信息。是涉及具体上市公司、宏观经济数据、市场走势预测,还是其他误导性内容?
诚然,不实信息的性质和影响范围是监管关注的核心,却也是目前公众最大的未知。联想起武汉大学“优秀论文”等社会热点,行家希望“不实信息”,似乎更应该有指向性。
更多乱象
成立于1994年的山东神光咨询,在一众投资咨询机构中颇为老牌。然而,其乱象并非一朝一夕。
2022年3月,因在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中,向客户发送误导性信息和变相承诺收益,曾被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3年8月,因对服务能力和过往业绩进行虚假、不实、误导性营销宣传,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以及向客户提供的部分投资建议内容未进行留痕等行为,再次被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4年9月,因个别员工未登记从业即从事营销工作,冠有公司名称的员工自媒体账号未纳入统一管理、直播内容未留痕、废弃账号未注销等情况,第三次被山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样是2024年9月,山东神光咨询“组团”参加面向“内部人员”的证券行业专业人员水平评价专场测试,因人员身份留痕和纪律警示缺失,被中证协采取责令改正的自律管理措施。
连同本次罚单,山东神光咨询在三年半时间里收到五次“责令改正”处罚,只是不知道“反省”措施做得如何。
不仅如此,在税务方面,山东神光咨询也有令人咋舌的违规记录。
2025年5月,山东神光咨询因逃避缴纳税款等行为被罚款79385.15元,并被责成补缴补扣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15.88万元。
包括证监会、中证协和税务部门的系列罚单,反映出这家投资咨询机构内部合规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投资警示
按说,作为持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将合规视为生命线,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快速且影响力巨大的当下,任何不实信息都可能误导投资者,破坏市场秩序。
而山东神光咨询频繁出现的合规问题,不仅使其自身声誉受损,也让信任它的投资者遭受潜在损失。
行家也想就此告诫投资咨询机构:必须将合规管理置于核心地位,加强对员工(尤其是有内容输出权限的员工)的全流程管控和持续培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员工个人言论(特别是可能被视为代表公司立场的言论)的管理需格外严格。
而对证券从业人员来说,无论在职还是离职,都必须对其执业行为终身负责。发布信息,尤其是可能影响市场或投资者判断的信息,必须严谨、客观、有据可依。触碰红线,必将付出代价。
同时,相关处罚也提醒投资者:需审慎甄别市场信息,对来源不明或过于激进的投资建议保持警惕,交叉验证;选择持牌机构服务时,需要关注其历史合规记录,及早“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