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命宫:免费在线测算www.jixiangqiming.vip:-多位院士集聚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讨论“量子城市”议题

adminddos 2025-10-12 12:38:02 2
命宫:免费在线测算www.jixiangqiming.vip:-多位院士集聚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讨论“量子城市”议题摘要: ...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于这些天正在上海杨浦区复兴岛船台公园主展区对外展出。其间举办的主旨论坛中,主策展人李翔宁以“展览:城市文化的推进器”为题进行了分享,多位院士专家则围绕“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主题展开讨论。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唤醒浦江两岸的“城市更新”,到增进民生福祉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从推动公共空间的“连接”共享,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栖”。此次艺术季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为主题,既是对上海发展成果的集中呈现,也是对未来城市形态的主动求索。

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本届空间艺术季主策展人李翔宁表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自举办以来,更新了20多公里的滨江岸线,总投入超过3亿元,举办了1900多个展项,覆盖了100多个展馆和1000多场城市科普的活动。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上海杨浦区复兴岛船台公园主展区开幕

李翔宁以“展览:城市文化的推进器”为题进行了发言。在他看来,纵观20世纪城市和建筑发展历史,展览为很多的建筑和城市主要的潮流奠定了方向。“ 1927年在欧洲魏森霍夫建筑展为现代主义建筑在全球的兴起奠定了一个基础;1932年美国纽约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做的国际式风格,使得现代主义建筑盛行从欧洲来到大西洋彼岸,在美国基地扎下根,成为全球建筑文化的标志;1988年在MoMA的一场展览,揭开了解构主义在建筑当中的序幕。同时,现代建筑展览为整个建筑的潮流和城市文化的推进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建筑展也成为世界建筑大奖的风向标。如1976年墨西哥建筑师路易·巴拉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天,中国的建造业领跑全球,但我们的城市建筑的展览起步晚,发展慢。我们的展览既要通过展览向民众传播城市和建筑的理念,同时也要在国际上为中国的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赢得正面的评价和获得话语权。”李翔宁以自己曾参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我们的乡村”策展工作为例说明。“这一展览也呈现出中国处在当代建筑实践的转折点,不再是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而成为本土实验。这也是我们这些年通过展览和国际的活动来为中国当代建筑发声的一个重要的成果。”

1927年,魏森霍夫公寓展

复兴岛船台公园与杨浦滨江的连接处

论坛中,多位院士专家与科技产业代表围绕“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主题展开讨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汉龙以“从自然到建筑——生物建造低碳转型新路径”为题做演讲,解析绿色低碳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价值。

四川三台县秸秆桥,为全世界首座植物纤维桥

刘汉龙以其团队与大足石刻、龙门、云冈、敦煌石窟开展的合作为例,还谈及了“生物建造”在文物修复方面的作用。“在文物修复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防止异物的侵蚀。传统的文物修复用高分子、水泥砂浆、石膏等,对文物本身就有破坏。如果用生物矿化的办法,就可以把影响降低到最低。比如修复一个文物扶手,可以用文物本体的材料,用微生物矿化的办法修好。”

刘汉龙以其团队参与的大足石刻文物修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梅洪元则以“跃迁未来城市新场域——地外人居系统探索”为题,从空间建筑视角探讨地外人居系统设计的新路径。在梅洪元看来,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科技探索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科学探索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是一种技术支撑。

极端环境建筑结构设计概念图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展至12月13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