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的演进中,火锅架起,使中华餐饮文化增添了别样的风姿和火热的场景,在烟火的催动下,沸腾的美味在成就舌尖上的欢悦的同时,接纳了五湖四海的开怀交情,促成了南来北往的相拥发展,锅中的滋味乾坤由此变得更为灵动,更为丰饶,也更为壮阔和热烈。沸腾的火锅就是一个沸腾的世界,就是一种沸腾的人生,就是一起热烈的奔赴,千姿百态,前赴后继,酸甜苦辣咸,各领风骚,变迁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延伸在岁月里的味道,烟火人间的乡愁难忘,滋味乾坤的味道难忘。由此,火锅不仅仅是一种吃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刀耕火种,伴生着衣食住行,比起直接火烧食物,煮食食物要来得晚一点,从烧罐,到铸鼎,从罐煮,到鼎食,中华先民的智慧与饮食密切关联,火锅作为以煮和涮为主要技法,并依借罐、鼎、锅等器皿得以实现烹制美味的饮食品类,就是一大代表。火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饮食文化不断向前演进的一大见证。火锅的核心在于“涮煮”的吃法,其历史演变可以粗线条地概括为:起源于古代,发展于唐宋,定型于明清,繁荣于现代,并风靡全球。

毋米粥粥水火锅宴
火锅在商周时期已成雏形,主要是铸鼎的贡献,最早的类似火锅的器具是鼎。在商周时期,人们用鼎来煮食物,大家围坐分食,这可以看作是火锅聚餐形式的萌芽。 汉代的“染炉”与“斗” 更直接地体现了火锅烹制的特点,“染炉” 是一种分为三部分的器具:中间放炭火,上面放一个耳杯(釜),用来加热蘸料(“染”指蘸料)。虽然它主要用来加热蘸料而非煮肉(煮肉多用鼎),但其分格、小火慢煮的理念与火锅一脉相承。
到了唐代,火锅变得更加普及。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红泥小火炉”虽然不特指火锅,但生动描绘了在冬日里围坐小炉取暖饮食的场景,与吃火锅的意境高度契合。 宋代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火锅真正走进了市井生活。在当时的首都汴京(今开封),酒馆里冬天已经开始提供涮肉火锅。火锅在清代达到了高峰,成为清朝宫廷的冬季常备菜,御膳房的菜单中就有“野意火锅”“羊肉火锅”等。最著名的当属乾隆皇帝举办的 “千叟宴” 。在乾隆五十年的一次千叟宴上,他邀请了5000多位老人,共用了1550多个火锅,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锅宴,极大地推动了火锅的知名度和普及度。在此期间,中国各地的火锅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北方以北京涮羊肉铜锅为代表,南方则出现了四川、重庆的麻辣火锅,以及兴起于顺德的粥水火锅等不同流派。

毋米粥粥水火锅非遗秘制粥水
从无到有,制作粥水为火锅锅底,顺德的毋米粥粥水火锅开创了岭南火锅的新流派,为中华餐饮的创新发展增添了别样滋味(毋米粥粥水技艺被列为顺德区级非遗项目)。顺德粥水的制作技艺是在传统粥品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变化而来。粥,古时称“糜”。《通鉴外纪》载:“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可见中华先祖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开始煮粥食用了。《周书》中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还将粥列为王公大臣的“六饮”之一,足见其尊贵之处。 顺德毋米粥粥水有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并非像传统粥品一样用清水煮米,而是先预制好高汤,再将用食用油泡制好的香米放入澄清的高汤内熬制,待香米熬烂后,用密格网隔去米渣,沥出粥水。这一制作过程,使米的植物蛋白质、米脂、维生素等融入粥水,再用密格网恰当地隔捞去米渣,有效降低碳水化合物过多留存粥水中,这种粥水色泽鲜亮,洁白莹润,既香溢四方,又营养丰富。“有米不见米、只取米精华”说的就是顺德毋米粥的粥水。

毋米粥粥水制作流程
在粥底火锅之前,岭南餐饮的火锅形式,多为“清水打边炉”或高汤火锅,比起“清水打边炉”和高汤火锅,粥水火锅控温更好,传热更均匀,使食材更易锁鲜,此外,不过于沸腾,使食材不易在翻滚中变形散化,也可减少食材水分的流失(尤其是鱼片等快熟易碎的食材),更大的特点是,粥水火锅的烹饪技法既有“煮涮”的特点,也暗藏“浸透”的功效。由此,顺德的粥水火锅涮煮的品类,不管是鱼、虾、贝、蟹、蚌、蛙等水产类,还是鸡、牛、鸭、鹅、猪、羊等禽畜类,都有滑嫩鲜美,尽显食材本味的特点。由此,顺德粥水火锅通过“煮”“浸”“涮”的特别烹饪技艺,既保留了食材原有的味道,又保持了食材爽滑脆嫩的口感,更为独特的是,顺德粥水火锅是一吃到底的火锅,其他形式的火锅很难完成这一点。即,等“煮”“浸”“涮”品尝完各类美味后,在煮过各种食材的粥水中加入切配好的时令菜蔬,如生菜丝、菜心粒、胜瓜丝等不一而足,稍煮后盛碗品尝,一碗融各类食材精华于其中的经典“火锅粥”,便是整个餐桌上的“压轴戏”,是精华中的精华,美味中的美味,可谓“万物皆可涮,美味尽其中,围炉话春秋,锅中有乾坤”。

粥水火锅入锅提鲜白贝
作为粥水火锅的始创者,顺德毋米粥粥水火锅具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是粥水制作工艺独特,它有“三融合”和“一去除”的具体特点,“三融合”:一是高汤与米汤的融合,二是调制与烹煮的融合(毋米粥粥水不是直接用水熬米汤的,而是按33(米):1(油)先用花生油腌渍上好大米4小时后,再熬制),三是主料与辅料的融合(上好大米与去核红枣的融合);“一去除”是将熬制4小时后的米渣用格网隔捞去除,这一技术流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降低碳水化合物在粥水中的存留量,二是去除米渣的沉淀,以避免涮煮时,米渣沉在锅底焦糊。由此,毋米粥粥水火锅底汤久煮不糊底、不粘锅。因为对烹饪原理及烹饪工艺的不了解,大多粥水火锅采用更简便的直接用水煮米,形成粥水火锅,且不捞除米渣。这样的粥水火锅,不论是营养上,还是烹饪手法及涮煮食物的“卖相”上都不及“有米不见米、只取米精华”的毋米粥粥水火锅。

毋米粥粥水火锅入锅草鱼切块
另外,顺德毋米粥粥水火锅在涮煮上也很讲究,有特别的程序,即先贝类,后鱼虾,再禽畜,最后入菜蔬。这种“先荤后素”的入锅原则,使先期制作的特色粥水,先从贝类的提鲜开始,接着是鱼虾的鲜香,在跟进禽畜的浓香,使味道品鉴从鲜到香,从甜淡到浓郁,逐级提升,吃出层次感,品出真滋味,最后来碗容纳各类食材精华的菜蔬百味粥,那就是享尽人间美味,皆大欢喜。

毋米粥粥水火锅入锅蚌仔
顺德粥水火锅,可谓是“百搭之王”,既可亲民俭朴,也可富贵奢华,从布衣到殿堂,不一样的只是食材的贵贱,一样的都是涮的细致,吃的本真。亲民之选,人均消费百来元,涮煮食材可选白贝提鲜,辅以鱼(四大家鱼)、鸡块、牛腱、肉丸、猪杂、杂菜,再来个经典大油条,配上几道顺德小炒,就是一桌滑嫩鲜爽,美味尽收的大菜。宴请就应需而选,白贝提鲜,辅以鱼(青斑、老鼠斑、红斑等)蚌、蟹、鲍鱼、雪花牛肉等高档食材,再点一些花雕浸鹅肝、松露炒百合等经典特色小炒,围炉共食,一桌豪门盛宴也就热火朝天地涮煮起来了。

毋米粥粥水火锅入锅牛肉片
此外,顺德以毋米粥粥水火锅为代表的粥水火锅,因其粥水制作工艺和涮煮流程及特色吃法,不仅四季皆宜,而且南北皆宜,老少皆宜。其低盐,无油,追求食材真味的理念,也顺应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可以说,顺德粥水火锅的兴起,既解决了好吃的问题,也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来世界美食之都顺德品尝美食,毋米粥粥水火锅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你可尽享“万物皆可涮,美味尽其中,围炉话春秋,锅中有乾坤”的境界。

毋米粥粥水火锅精华融合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