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马上评|酒后用“智驾神器”开车,刑责是对多方提醒

adminddos 2025-09-27 12:54:02 1
马上评|酒后用“智驾神器”开车,刑责是对多方提醒摘要: ...

路面监控画面。 临平检察 图

近日,浙江杭州“临平检察”披露的一起案件,引发关注。一男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驾车,自己躺在副驾驶位睡觉,该车一度驶上高架,在行驶了20分钟后,打着双闪灯停在道路中央。随后过路群众发现异常并报警。经检测,涉事车主王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达114.5mg/100ml。

醉酒、睡觉、智驾,还用了“智驾神器”,王某某简直把Buff叠满了。在未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最终以危险驾驶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客观地说,被重罚的王某某一点儿都不冤。而且,王某某去年就曾因酒驾被处罚。

智驾不是代驾,误把智驾当代驾,最后只能付出惨痛的代价。不客气地说,王某某还是“幸运”的,如果不是过路群众及时报警,造成交通拥堵不说,万一发生其他意外,王某某的代价只会更大,也很可能祸及他人。

所谓“智驾神器”,一般是指具有一定重量的配重环柔性自贴扣,能让方向盘误以为是驾驶者双手在操控,从而避免车辆发出接管报警提示。今年4月,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出,使用该产品导致双手脱离方向盘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将依法处罚,若引发交通事故需承担主要责任。

显然,无论开车使用“智驾神器”,还是生产、销售各种钻汽车预警系统漏洞的产品,都是违法的。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还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事实上,这也不是所谓的“智驾神器”第一次引发关注了。此前便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名头的“智驾神器”,且销量不俗;有的店铺还公然宣传为不同品牌、不同车型“量身定制”。

面对愈发泛滥的“智驾神器”,有必要开展一场全链条的打击和治理行动。首先在生产销售环节,就应该堵住这些非法产品流入市场。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守土有责,相关违法产品在平台上大肆销售,也说明平台没有尽到日常监测和管理的职责。一方面,可以顺着媒体报道提供的线索,查处相关店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审核把关,乃至内部问责。试问,直接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智驾神器”,平台的审核与预防何在?

此外,车企或许也可以从中看到监测与预警系统的不足,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升级,针对性地“反击”类似的规避性操作。

这次涉事车主被判拘役,是对多方的一次提醒。在智驾还完全不能等同于无人驾驶的语境下,在各大车企已经吸取教训纷纷将“智驾”修改为“辅助驾驶”的前提下,“智驾神器”的泛滥必须被遏止。这不仅是治理非法产品的议题,更是守护公共安全的职责。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