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消息,今天对外宣布,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成功突破10000公里,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经过40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我国海洋油气管道工程技术与装备能力实现全方位跨越。
作为海上油气输送的“大动脉”,海底管道既能串联油气田内部各设施,又可将油气资源稳稳输送陆地终端,被喻为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生命线”。海底管道工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等显著特点,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海洋油气开发能力。海底并非一马平川,海山、海丘、海沟复杂交错,海底管道内部输送介质多为高温高压油气,外部面临风浪流、台风、内波、泥沙迁移、地质断层等极端海洋环境及恶劣地质条件。随着水深的增加,海底管道承受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在1500米水深的海底,管道要承受150个大气压,相当于将1.5辆家用小汽车的全部重量,集中压在一张A4纸上。因此,要确保海底管道在20年乃至更长的服役过程中保持安全稳定极具挑战。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海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对海底管道工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据中国海油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贺辰介绍,经过近40年的持续攻关,我国已成功突破稠油及高凝油长距离多相混输、恶劣海况及复杂地貌下海底管道设计安装等技术难题,具备了在中国全海域自主进行海底管道工程建设的能力,建成了集设计、建造、安装、应急处置及维保在内的完整海底管道工程装备技术体系,培育形成了高度自主化全产业链条。
“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依托重大工程项目,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加大原创性技术攻关,铺管作业能力实现全面提升,累计铺设海管超1500公里,最大作业水深1542米,实现从浅水向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目前,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10000公里,首尾相接相当于我国从最南到最北直线距离的近2倍, 铺设规格实现了从2英寸到48英寸海管的全尺寸覆盖,涵盖了单层管、双层管、复合管、子母管等国际主流全部类型,铺管技术及装备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装备技术体系完整性等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
中国海油海油工程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宫学成表示,近年以来,公司先后承揽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个项目,累计铺设海底管道500余公里,创造了全球“海管尺寸最大”和“单根海管最重”等多项行业施工纪录,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工程企业深度参与全球油气合作。
据悉,下一步,中国海油将继续深化海底管道工程核心技术能力建设,健全完善作业装备序列,推动国产化装备应用,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