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80岁的联合国如何持续发展?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多极化中寻求合作

adminddos 2025-09-30 15:01:01 1
80岁的联合国如何持续发展?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多极化中寻求合作摘要: ...

9月29日,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上海,出席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国际研讨会并致辞。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80岁的联合国,不仅应该反思,还要采取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非常清楚,联合国必须改变、改革。”9月29日,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当天,由联合国驻华系统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国际研讨会召开。常启德在采访中表示,2024年召开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以及会后通过的《未来契约》,是定义联合国改革、前进方向的基础。联合国驻华团队是唯一一个在峰会召开前举行8次预对话会的团队,为联合国后续的审议提供了很多信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和平、安全、多边主义的三重危机,如何赋能联合国,让其继续加强全球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保证全球以公正的秩序运行,面临巨大的挑战。

常启德在致辞中进一步表示,当前,多边主义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在风险交加的背景下,各方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应对多重问题。多极化能让所有人互联互通、打造对话空间。

联合国主管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迪卡洛,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杨洁勉分别做主旨演讲。

9月29日,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嘉宾合影。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联合国体系的不足

在常启德看来,地缘政治的影响让全世界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也是为何古特雷斯非常明确地表示,80岁的联合国必须能够胜任使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则,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他表示。

与会者认为,地缘政治危机侵蚀国际治理体系的权威性,反映出这一体系的不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指出,当前联合国治理面临的一大困境是,联合国需要采取多边方式推进国际合作,这和不少国家内部对抗式的制度产生了结构性矛盾。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认为,联合国不能缺少大国的参与,但也不是政治博弈的平台。想要重新设计联合国体系并非易事,未来大国要面对如何参与联合国事务、达成共识的原则等问题。同时,成员国应该就“多边合作机制是未来合作机制”这一点达成共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表示,没有机构能够代替联合国,但联合国的效率很难应对当前国际风险,比如安理会难以对加沙局势有效采取行动。联合国要应对的挑战,在于其机制的效率、大国间是否有合作精神。

“世界各地仍有超过80场冲突延宕,还有饥荒、粮食不安全、不平等的危机。这不是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完整的多边体系,需要各个成员国的团结。即使在冷战高峰期间,美苏也合作研制出了天花疫苗,所以合作是可能的,只是需要找到这么做的途径。”常启德说。

在这一背景下,常启德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必不可少。这一倡议在重建联合国体系或多边体系中处在中心地位,也能推动多极化,成为未来世界中心的重要方面。

“我愿再次肯定中国政府在提出这一倡议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一直并将继续坚定拥护这个提议。我认为,任何会员国提出、响应、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议都是受欢迎的,不应纠结于地缘政治。这一倡议关乎人性,关乎人类发展。”常启德表示。

推动AI向善、治理气变

与会专家还从伙伴关系与发展融资、加强全球气候行动、赋能青年、AI向善等角度发表观点,认为联合国在这些全球性议题上应施加其应有的影响力。

谈到具体的气候领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表示,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性挑战,还面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地缘政治分裂、欧洲能源危机导致一些国家放缓实现气候目标等挑战。

陈志华认为,在多边体系中不信任加剧的背景下,联合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要走出分裂、走向团结。不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关切,风险就会存在,无法实现包容性。

联合国秘书长技术问题特使办公室高级顾问斯奈内从AI的角度发言。斯奈内认为,目前已进入数字时代的多边主义,所有国家都认为要达成包容的治理框架,为此共同承担责任。

“AI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潜力无限,联合国对此进行了大量讨论,未来峰会还产生了《全球数字契约》。AI必须被视作人类进步的推动者,而不是障碍。我相信,AI在消除饥饿、消除贫困、增加和改善医疗服务、全民医疗覆盖、更高质量的教育等方面有惊人潜力。”常启德表示。

为更好地实现AI向善,常启德指出,应确保AI不应有性别、种族、宗教偏见。全球目前有近200万人在使用数字资源、弥补数字鸿沟方面面临挑战,必须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使用机会。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