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公示,主、分训练场联动

adminddos 2025-09-30 15:12:04 1
“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公示,主、分训练场联动摘要: ...

全国首个具身智能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公示,中国具身智能将从单点创新走向体系协同。

9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和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简称 “国地中心”)获悉,近日,全国首个具身智能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示。该试点由国地中心承担,将以上海国地中心主训练场统领、全国各分训练场(包括河南、江苏常熟、江苏吴江、北京石景山、深圳、河北、重庆、吉林、陕西榆林)支撑的“1+N”模式开展,围绕具身智能训练场制定80余项标准,在全国各分训练场推动标准验证实施与迭代优化。

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落地,既标志着上海在人工智能最具突破性的具身智能领域获得关键性进展,也意味着国家层面以标准化训练场为基石,开启了用标准统一全国主-分训练场,联合各省市数据归集、标准统一、共建生态、场景落地的新征程。

聚焦不同场景,主分训练场联动

据了解,试点将构建以上海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为核心、全国N个分训练场为支点的“1+N”主分联动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训练场建设模式与解决方案,并积极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与应用。

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作为标准研制核心,河南、江苏常熟、江苏吴江、北京石景山、深圳、河北、重庆、吉林、陕西榆林等分训练场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落地标准验证,并以高质量数据反哺主场。预计2025年归集真机高质量数据15万小时,年产能超百万小时,共同推动国家试点标准体系持续优化。

其中,河南分训练场建设27个高度拟真场景,一期日采集真机数据超5万条;江苏常熟分训练场聚焦纺织、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实物与仿真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江苏吴江分训练场部署30台“夸父”机器人,年数据超200万条,覆盖8大场景;北京石景山分训练场场地规模超1万平方米,部署上百台异构机器人,年产数据超600万条,是京津冀核心示范节点;深圳分训练场致力于打造生物制造新范式,在示范作业、训练和检测等场景日处理数据50TB;河北分训练场面向钢铁、生物、能源等行业构建高质量数据集;重庆分训练场面向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五大场景,支持异构机器人并发训练,年数据采集能力达3PB;吉林分训练场构建10+场景生态,服务汽车、光电、农业三大产业;陕西榆林分训练场打造西北能源场景标杆,构建国内最全井下开源数据集,接入主训练场中枢。

试点工作以国地中心训练场为基点,联合上海电气、张江集团、上电科、库帕思、傅利叶智能、智元新创、华为、百度、中国移动、电信天翼、蚂蚁灵波科技、中兴通讯等生态伙伴,构建 “标准共研-检测验证-标杆共建” 具身智能生态圈。通信企业验证R2C等规范,数据企业完善数据标准,机器人企业测试整机、部组件标准,场景企业落地标杆项目,共同加速80余项关键标准迭代,支撑试点“标准统一、生态共建”目标,推动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筑牢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创新到商业落地的生态底座。

标准体系引领,树立“统一标尺”

标准体系方面,该试点将以上海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为“标准核心中枢”,全国各分训练场对标准实施落地与验证更新。依托“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场景验证、产业协同”的“四轮驱动”标准化工作模式,国地中心以“麒麟”主训练场为基座、“白虎”数据集为核心,推动全国“1+N”训练场网络落地,构建覆盖全国、贯通千行百业、服务全球产业的标准化能力体系。

训练场特色标准体系架构图   上海国地中心供图

该试点将围绕“实体物理场+虚拟训练场+本体/部组件+场景应用”四大领域,推动制定80余项标准,为行业立“统一标尺”,促进具身智能数据流通,奠定全国训练场互联互通基础。

在国家层面,该试点将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数据集 第2部分:上肢操作》等首批人形机器人数据集系列国家标准,并推动该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联合华为云牵头制定国家标准《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数据生成平台技术要求》,双方已达成战略协议,共同推进机器人到云联接协议Robot to Cloud(R2C)标准的试点落地;联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制定一体化关节、数据、整机性能等标准,打造 “训练场-标准-检测-认证” 全流程闭环;深度参与制定首批《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人形机器人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计划推动制定人形机器人能源管理系统、安全规范、通信协议等国家标准。

在行业层面,由国地中心牵头,携手人形机器人安徽省产业创新中心、山东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制定的行业标准《人形机器人 关键技术 训练数据管理要求》、《人形机器人 整机与系统 训练场环境构建技术规范》已进入征求意见;联合牵头制定《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具身智能 数据质量要求及评价方法》,并在国地中心主训练场完成标准验证与数据集第三方评估;深度参与制定《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具身智能 基准测试方法》,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合作共建首批“可信AI-具身智能基准测试(EAI Bench)任务库”;计划推动制定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云边端协同、采训推系统及行业场景应用等行业标准。

专家表示,试点建设是我国具身智能产业从“单点创新”走向“体系协同”的关键转折。通过构建以国地中心主训练场为标准中枢、以“麒麟”“白虎”为核心支撑、以全国“1+N”网络为脉络的标准化生态系统,我国正致力于将分散的产业力量凝聚为统一的创新合力,试点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中国标准示范工程”,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前沿掌握战略主动权贡献坚实力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