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公告揭开一场 “壮士断腕” 式资产处置:下属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拟以1.7亿美元(约 12.1 亿元人民币)向雅培旗下新西兰雅培出售北岛核心资产。这笔交易需经新莱特股东大会及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审批,预计 2026 年 4 月完成交割,期间存在汇率波动与监管审批的双重不确定性。
此次出售的资产包堪称新莱特的 “优质家底”,包括 2020 年竣工、年产能 4 万吨的 Pokeno 营养粉工厂(原奶运输半径≤150 公里)、RPD 混合罐装生产线及 JerryGreen 仓储设施;截至 2024 年末,该资产账面净值 2.82 亿新西兰元,评估价 2.85 亿新西兰元。作为光明乳业海外布局的 “标杆之作”,新莱特曾承载其全球供应链野心 ——2010 年光明以 4.21 亿元收购新莱特 51% 股权,推动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上市,如今持股比例已升至 65.25%,这场持续 15 年的海外投资,最终以出售核心资产收尾。
困境根源:三重压力下的必然止损
这场资产处置并非临时决策,而是光明乳业在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新莱特的亏损曲线早已敲响警钟,2021-2024 年,其净利润依次为 - 0.4 亿元、0.28 亿元、-2.96 亿元、-4.5 亿元,四年累计亏损 7.58 亿元。为维系子公司运转,光明乳业 2024 年累计向其输血超 15 亿元:6 月提供 1.3 亿新西兰元贷款(约 5.61 亿元人民币),10 月通过定增注入 1.85 亿新西兰元,叠加新莱特自身 5 亿新西兰元的银团融资额度。
资产减值更直接侵蚀利润,2022-2024 年,光明乳业累计计提新莱特相关减值 5.41 亿元,;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新莱特占用光明境外资产近70 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 30%,成为企业难以承受的沉重包袱。被出售的北岛资产正是亏损核心,尽管 Pokeno 工厂号称 “最先进营养粉基地”,但 2025 财年息税前利润(EBIT)仍亏损 2000 万新西兰元,根源在于产能利用率不足,叠加 2025 年 3 月主产省生鲜乳价格同比跌 12.3%,行业亏损面超 90%,原奶日均过剩 1.1 万吨,高固定成本与低产出形成致命反差。
雪上加霜的是,新莱特与重要客户 a2 牛奶公司的代工合作大幅收缩 —— 双方 2024 年 8 月达成和解,约定婴幼儿配方奶粉独家经营权自 2025 年 1 月起停止适用,这一核心业务流失进一步加剧产能闲置危机。与此同时,光明乳业自身主业已难承其重,2021 年起营收连续3年下滑,2025 年上半年营收 124.72 亿元(同比降 1.9%),归母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降 22.53%)。更严峻的是主营业务造血能力衰退,2024 年扣非净利润仅 1.7 亿元,同比大降 67.48%,5.52 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中 4.11 亿元来自土地收储收益,占当年归母净利润(7.22 亿元)的 56.9%。
与伊利、蒙牛的差距也在持续拉大,2025 年上半年蒙牛营收 415.67 亿元,是光明的 3.3 倍。
影响扩散:企业自救与行业格局生变
对光明乳业而言,这笔交易最直接的价值是财务纾困,12.1 亿元回款可优先偿还新莱特债务,预计使新莱特 2026 财年净利润增加 1000-1500 万新西兰元,同时减少利息支出,为其聚焦 “新鲜战略” 创造条件 —— 指出,光明正加速低温奶全国化,待原奶周期企稳,毛销差有望提升。但风险仍存,交易溢价有限且仅覆盖新莱特债务的 27%,若监管审批遇阻,资金链压力将持续。
对新莱特来说,出售资产是 “去亏增盈” 的关键一步,董事会直言这是 “走出困境” 的核心举措,剥离亏损资产后可聚焦南岛核心业务,但失去 Pokeno 工厂后,其在高端营养粉领域的竞争力削弱,叠加 a2 代工业务收缩,营收增长恐进一步放缓。接盘方雅培的布局则暗藏深意,作为全球营养品巨头(1888 年成立,业务覆盖四大板块,全球 160 余国运营,员工 11.4 万人),其通过收购获得新西兰优质奶源与先进产能,可强化对华婴幼儿奶粉供应 —— 这一领域与光明存在直接竞争,业内分析指出,雅培或借本土生产降低成本,加剧国内高端奶粉市场竞争。
对中国乳业而言,这场交易更折射出海外并购的反思:光明 2010 年的 “出海标杆” 最终以资产出售收场,与伊利、蒙牛 “内生增长 + 精准并购” 的路径形成对比,凸显国际化布局需匹配成熟的运营能力。
结语:止损之后的复苏考验
1.7 亿美元出售资产,本质是光明乳业在内外压力下的 “止损式改革”。短期虽能缓解资金压力,但能否扭转掉队态势,关键仍看主业复苏 ——2025 年光明定下 261.96 亿元营收、3.39 亿元净利润的目标,目前仅完成 47.6%、64%。若低温奶扩张不及预期,非经常性收益依赖症难以根除,这场 “断腕” 或许只是其漫长自救的开始。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