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双胞胎起名:在线测算感情姻缘www.jixiangqiming.vip:-科普|为何癫痫患者常会感到疲劳?危害远不止“没精神”

adminddos 2025-10-05 11:43:02 1
双胞胎起名:在线测算感情姻缘www.jixiangqiming.vip:-科普|为何癫痫患者常会感到疲劳?危害远不止“没精神”摘要: ...

当下,虽已入秋,上海的“秋老虎”却依旧势头凶猛,潮湿闷热天气里,癫痫患者的疲劳感尤为明显。有些癫痫患者表示,即便不工作、不进行体力活动,仍会频繁出现头昏沉沉、精神萎靡的状态。

事实上,这种挥之不去的疲劳感并非“主观懈怠”,而是癫痫患者常见的健康困扰,背后暗藏多重诱因,若不及时干预,还可能影响病情控制。

一、认识疲劳:癫痫患者的疲劳不是“普通累”

从定义来看,疲劳是指缺乏能量或感觉疲惫,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并可导致生活质量受损。而癫痫患者正是疲劳的“高发人群”。

据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至少有接近一半的癫痫患者会频繁主诉疲劳,且这一群体的疲劳发生率或患病率是健康对照组或普通人群的1.4-4.1倍。在一项针对神经科患者的对比研究中,癫痫患者的疲劳量表评分甚至高于多发性硬化、偏头痛、周围神经病等其他常见神经疾病患者。

为什么癫痫患者的疲劳容易被误解?一方面,家属常以为是“患者不想动、太懒”,患者自己也可能觉得“是不是病情没控制好,所以没力气”,甚至有人因为疲劳误以为是抗癫痫药“没效果”,偷偷停药。这些误解,反而会进一步加重疲劳感。

二、评估疲劳:临床常用的“疲劳评分表”

既然疲劳是一种“主观感受”,怎么判断其严重程度呢?临床上常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对癫痫患者的疲劳状态进行量化评估。

量表通过9个条目,从不同维度评估疲劳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内容涵盖了疲劳对工作、活动、情绪、注意力等方面的干扰。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条目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1-7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即该条目描述与自身情况完全不符),7分代表“非常同意”(即该条目描述与自身情况高度吻合),得分范围为9到63,得分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严重。通常认为,得分36或更高表示存在显著的疲劳症状。

三、警惕危害:不只累,还可能诱发癫痫

对癫痫患者来说,疲劳的危害远不止“没精神”,它还会和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1、诱发癫痫发作:疲劳是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尤其是过度疲劳时,可能直接诱发癫痫,甚至导致“丛集性发作”(短时间内多次发作)。

2、 降低生活质量:本身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比普通人低,而疲劳会让情况更糟,长此以往,患者容易变得自卑、不愿出门。

因此,正确理解癫痫患者的疲劳对于管理癫痫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四、揪出诱因:针对性应对是关键

目前,癫痫与疲劳之间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癫痫患者的疲劳主要与抑郁情绪、睡眠相关损害和抗癫痫发作药物副作用有关。只有找准诱因,才能采取应对措施,打破疲劳与病情的恶性循环。

1、抑郁:隐藏的“疲劳加速器”

很多人不知道,癫痫与抑郁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二者互为危险因素。一方面,癫痫病情本身可能诱发抑郁;另一方面,抑郁又会反过来加重疲劳,甚至放大癫痫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如果没有抑郁因素的参与,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高于癫痫控制良好人群。

癫痫专科医生应当重视患者的疲劳状况,首次就诊时就要积极筛查可能共患的抑郁,并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其抑郁情绪,在选用抗癫痫发作药物的时候,尽量选择对情绪影响较小的药物。

2、睡眠差:“睡不好”比“没睡够”更伤

癫痫患者常主诉“白天总犯困、没精神”,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实际上,夜间睡眠质量差才是导致日间疲劳的主要原因。对癫痫患者而言,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高温天气下的“城市热岛效应”,夜间卧室温度过高,导致患者辗转难眠。

改善睡眠质量的应对措施,需要从“环境、习惯、治疗”三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安静,选用遮光性好的窗帘,减少外界干扰;

二是养成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入睡、起床,避免睡前1小时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三是针对性治疗睡眠问题,若因夜间癫痫发作影响睡眠,需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若存在失眠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避免自行服用安眠药。

3、抗癫痫药物:部分患者的“副作用隐患”

部分癫痫患者在开始服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后,家属会发现其“整日思睡、精神不振”,甚至因此自行停药,导致治疗中断。这其实是抗癫痫发作药物可能引发的“疲劳副作用”。但需要明确的是,药物与疲劳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抗癫痫药都会导致疲劳,也并非所有患者服用后都会出现。

有研究表明,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的剂量与FSS评分显著相关,而丙戊酸和拉莫三嗪的剂量与FSS评分则无相关性。也有研究指出,主要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抗癫痫药物比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可能与疲劳有关。尽管目前文献未能明确抗癫痫发作药物与疲劳之间的直接关联,但研究指出,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可能在疲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主诉的“疲劳”,可能并非药物直接导致的疲劳,而是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主观感知为疲劳,这给临床判断带来了一定难度。

针对与药物相关的疲劳,临床应对策略主要有三点:

一是用药前充分评估,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抗癫痫药时,会综合考虑其年龄、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等,尽量选择对疲劳影响小的药物;

二是谨慎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初始剂量并采用小剂量逐步递增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大部分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

三是及时沟通副作用,患者和家属若发现服药后出现明显疲劳、嗜睡,应及时告知医生,方便医生在有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减量或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

此外,癫痫患者的照料者也需要注意,有些癫痫患者可能不会直接说“累”,而是描述为“头昏昏的、不想动、只想躺着”,此时需要及时就诊,排查是否与药物相关。 

综上所述,癫痫患者的疲劳,从来不是“无药可解”的难题,也不是“懒惰”的代名词,它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睡眠差、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想要帮助癫痫患者摆脱疲劳,找回“元气满满”的状态,需要医生、患者、家属三方的协同配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