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启动。成都发布 图
9月28日晚,随着双子塔灯光秀点亮蓉城夜空,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交子音乐广场正式启动,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数字文创盛宴拉开帷幕。活动期间,成都将联合“王者荣耀”等28个本土热门数字文创IP推出5大主体活动与10大特色活动,全面展现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创造力与活力。

28个顶流IP同台亮相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成都发布 图
眼下,“十一”黄金周即将开启,几乎每个城市都使出浑身解数,拿出了当家本领来吸引游客。成都推出全国首个数字文创黄金周,无疑算得上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它既契合了当前数字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基于对成都数字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以及IP资源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
众所周知,论数字文创IP的打造,近年来成都堪称顶流般的存在。从《王者荣耀》到“哪吒”,从“花局”、《物华弥新》到《遮天》,“成都造”IP一次次刷新公众期待:《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9亿元全球票房跻身影史前五;690家规上企业构建起覆盖动漫、游戏、影视的IP矩阵,《剑网三》《九州仙剑传》等游戏流水均超百亿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正是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硬核实力。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核心规模达3819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稳居全国首位,“世界数字文创的重要中心”的地位已然确立。

各大IP组团亮相,掀起抢购热潮。成都发布 图
不过,成都此次数字文创季的最大亮点,并非止于IP的集中展示与流量狂欢,而在于其成功打通了从线上IP到线下消费、从单一产品到产业协同的完整闭环,探索出一条以数字文创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一方面,活动通过“票根经济”巧妙串联消费全链条。如成都市商务局推出的数字文创季电子消费福袋,覆盖全市450家餐饮、13家景区博物馆和60家酒店,将数字流量有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释放成都持续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全域联动”的设计彰显了产业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成华区在工业遗产空间中打造Disco派对与蜀锦科技时装秀;武侯区推出“像成都人在玉林那样生活——民谣生活季”;青羊区引入XR大空间沉浸体验,推动非遗走进年轻视野……这些各具特色的区域活动,共同织就一幅“数实共生、古今交汇”的城市新图景。

成都地铁王者荣耀主题列车上线。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图
当然,这场数字文创盛宴的价值,更在于其对产业生态的聚合与升级。如10月23日举行的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将发布《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全球合作机会清单,并宣告国际数字文创产业联盟成立;同期启动的创新应用大赛聚焦AIGC赛道,计划培育1000名创作人才与团队。这种“活动引流+大会聚资+赛事育才”的组合拳,让黄金周不仅是消费窗口,更成为产业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
此外,成都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护航上,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如今年6月,成都就推出了诚意满满的“政策包”,突出精准高效扶持、真金白银投入,包含1个总体实施意见,以及影视产业、游戏电竞产业、科幻产业、培育初创企业4个细分领域的扶持政策,着力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的护航,再加上高能级的要素对接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的助力,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的建设,必将插上新翅膀。
在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全球文化竞合最为激烈”的前沿领域的背景下,成都的探索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示范意义。相较于传统旅游城市的“门票经济”,成都以数字IP为纽带,打通了内容创作、消费场景与产业合作的闭环,实现了从“流量吸引”到“价值沉淀”的跨越。这种模式回应了数字文化产业“价值创新、流量创富、协同共治”的战略需求,更破解了城市文旅“重体验轻产业”的普遍难题。
从大量现象级数字文创IP的持续孵化,到数字文创消费场景的不断上新,再到数字文创产业的融合、链接,成都用实践证明:数字文创与城市基因的深度融合,能催生可持续的发展动能。随着国际数字文创产业联盟的即将成立,成都剑指“全球数字文创高地”的野心清晰可见。这座总是能够输出创意、制造“惊喜”的城市,已不再满足于“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城市”标签,而是要成为全球文创要素的聚合地、产业规则的参与者。
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加速融入,以及持续发力的科幻文化产业,成都数字文创的融合业态将迎来更广阔空间。由此,这场数字文创黄金周所要展现的,也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旅创新,更是一种以数字力量激活文化价值、以产业生态承接流量红利的“成都模式”。这种模式,或许正是中国数字文化产业从规模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